王明秋
一、品种选择
品种是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基础,各区县(市)要根椐本地气候条件、土质条件及栽培水平,选用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要确定出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
二、种子准备
1、晒种:一般晒2-3天,打破水稻种子休眠期。
2、选种:选用适合当地熟期的优质、高产、抗病及分蘖力强的品种。然后对种子进行精选。
3、浸种: 浸种可使水稻种子吸水达到自身重量的25%,以满足种子萌动和幼芽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促进种子发芽迅速而整齐,并且药剂浸种可杀死种子表皮的恶苗病菌。
4、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干后,浇50℃温水,使稻种均匀受热,待没有热气时,将种子堆放在铺好的稻草上。堆中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缺水时勤浇水。这样经2-3天即可出芽。
5、晾芽:经过晾芽后,使种子表皮的水分降到不粘手,播种时能把种子播均匀。
三、播种
1、播种时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当年的气温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
2、播种量;机插450克—600克/米2,人工插350—400克/米2,均为湿籽。
3、播种方法;播前床土要浇足水,达到饱和状态。不论机播还是人工撒播每床的种子量分两份,播种2次。第一次播全,第二次找匀之后按0.7厘米厚度均匀覆土。之后马上平铺地膜,保温保湿。
四、合理施肥。推广平衡施肥,根据地力设计目标产量,计算全期氮、磷、钾施用指标,并根据指标采取“前促、中稳、后保”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下面根据中等肥力,产量500公斤的设计进行的具体施肥方法。增施有机肥。在秸秆回田的基础上,每亩施用有机肥5-10担堆沤过磷酸钙25公斤。增施面肥。在整好田,抛插前,每亩施用尿素5公斤,氯化钾5公斤做面肥。重施分蘖肥。抛插后5-7天,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巧施壮蘖肥。为了确保水稻早够苗,在抛插后10-12天,亩施复合肥10公斤,尿素5公斤。增施控蘖肥,抛插后40天,水稻进入中期,亩施钾肥10公斤,促使水稻退绿,转色,控蘖,协调水稻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巧施孕穗肥,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后,一般不施用肥料,但若出现明显缺肥现象可亩施尿素3-4公斤,或复合肥5-8公斤。促使水稻穗大粒重。后期施用叶面肥,养根保叶防早衰。水稻始穗时,亩用叶面宝一支,磷酸二氢钾三两兑水50公升喷施,或用田宝150毫升兑水50公升喷施。
五、本田管理
1.栽培密度要改进,行距35公分,每米插8穴。机插秧用9×4寸。
2.科学施肥,改变施肥方法,增钾减氮、减磷。
2.1施肥: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适量施用锌肥和硅钙肥,利用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用化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以达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
2.2底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适量施用,因各地条件不一样,施用量不等。
2.3追肥:第一次插秧后3天看见有新的白根出现就追施100—150斤硫酸铵/公顷,加上10公斤田地乐生物菌肥,这叫促进返青肥,使小苗早生快发,早分蘖。第二次在分蘖高峰期,追施100斤/公顷尿素,找匀三类苗,让小分蘖快速长大。第三次当每穴主穗已经孕穗粒开始形成时,100斤/公顷尿素,作为孕穗保花肥。这样就不会早衰、不会贪青。不得稻瘟病。
3. 防治病虫害
水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害虫有:潜叶蝇、负泥虫等,近年来稻螟蛉又有多发的趋势。防治措施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虫害发生就会对水稻生长有影响进而影响产量,要及时拔出田间大草,割净埂、堤上的杂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治病害时应首先确定是真菌病害、还是细菌或病毒病害对症下药。下面主要讲讲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根据侵染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茎瘟、枝梗瘟、粒瘟等。稻瘟病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低于15℃不萌发 ,垦区春季气温低所以基本不发生苗瘟。稻叶的病斑,在相对湿度高于93%时,才能产生分生孢子,孢子萌发必须具备水滴条件,在相对湿度达到96%已上时才能萌发。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带病稻草或稻谷上越冬,是历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源。防治时首先是采用抗病品种,清除带病杂株,适量使用氮肥,浅水灌溉、壮根健株提高抗病能力。药剂防治以控制叶瘟,严防节瘟、茎穗瘟为主,需及时喷药防治。
六、收获
完熟期(枯熟期)收获(抽穗后45天左右)避免过晚收获。优质品种单独收获。割茬不高于2厘米,稻捆直径25—30厘米,立码晾晒,基本晒干后,再在池埂上堆小码,封好码尖,防止漏雨雪,收获损失率不大于2%。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良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