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前门大江胡同,闹中取静,有一座古香古色、静谧闲适的四合院。
在别院的南厢房内,一排排老式中药抽斗,以及与之配套的称量、分药用大柜台伫立一侧,旁边还摆放着一个个大玻璃罐,里面展示着红参、鹿茸、蜻蜓、菟丝子、丁香等中药材。而房间内最为珍贵的,莫过于放置在一角用来升炼龟龄集的炉鼎,以及中药研磨最原始的工具——铜质药碾子,它们都是颇有年头的文物。这里好似一个老药铺,又像一个博物馆。
在两层楼的办公区,风格简洁现代,几十位员工在工位各自忙碌,墙上裱装着各式文物资料挂画。从雍正钦赐河东总督田文静龟龄集的奏折,到“修合虽无人见 存心自有天知”的制药古训,甚至早年郎平将定坤丹赠予古巴女排时的留影,都提示着这家企业傲人的历史和传承。
“我此生只会再做一件事,就是‘广誉远。”
四合院正院的上房内,郭家学坐在中式罗汉床上,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一力担当
高个,健壮,宽厚相,戴一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眼前的郭家学,在接近知天命的年龄依然中气十足,说话带着些陕西汉子的粗犷,对曾经的风波毫不避讳,能侃侃而谈,端的是淡定、从容。
这份从容不仅来自对成王败寇、是非争议的某种透彻,更源于一个企业家的过往担当与问心无愧。
2004年,郭家学带领他一手创立的东盛集团打败了华源、复星、华润等医药界大腕,成功获得云药集团50%股份,出任新云药集团董事长。加上此前已经将包括丽珠制药和潜江制药两大上市巨头在内的一干医药企业收入囊中,东盛旗下共有40多家企业,年收入超百亿。“丽珠得乐”、“白加黑”、“盖天力”等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都曾在他的“金手指”下“成金”。
那时,作为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企业家,郭家学意气风发,认为自己霸业已定,编织着世界500强的梦。
但这个梦想没能实现。2004年国家开始宏观经济调控,次年东盛作担保的国企一夜之间破产,银行抵兑绷断了东盛原本因并购而吃紧的资金链。2006年,上市公司东盛科技发布公告:大股东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共占用资金15.88亿元。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面对40亿巨债和无数谴责,郭家学措手不及,他曾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在生死之间做抉择,也曾被互相担保的两家国企奉劝一起破产,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承担责任。“如果遇见问题就破产逃避,不要当企业家。企业破产以后,债权悬空了,职工饭碗也毁了,甚至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员工、债权人和投资者来说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郭家学说。
从2006年底开始,他收缩战线,处理资产,偿还债务。用了6年的时间,终于还清32亿东盛主债权以及8亿元担保代偿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如此巨额的债务得到圆满解决的,只有东盛一家,再无第二。
郭家学说:“还债这条道路很艰难,但是经历了,承担了,我无怨无悔。”
拨云睹日
“过去八年,是付出代价的八年,也是新生的八年。”
还债期间,郭家学比以往有了时间,也有了空闲。他四处游历,也并非全无收获。一个偶然走进的餐馆,一次顺道参观的庄园,改变了他的价值观。
“有一次我到欧洲学习考察,进了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餐馆,这个餐馆虽然小,但居然有300年历史,家族世代传承。我特别惊讶,在中国找不到这样一家有300年历史的餐馆。”更令他讶异的是,这家餐馆从未扩张第二家,甚至连店面都保持原有的样子。300年的品质,一以贯之。
而另一次来自柳氏庄园的触动对郭家学更深。那时他与长江商学院能源班的20多个同学一同去山西晋城考察,途中顺道参观了柳宗元后裔的柳氏庄园。这个在柳宗元唐朝被贬之后家道中落的家族,在明朝中叶重新崛起,复又持续兴旺了四百年之久。
“人家说富不过三代,400多年得是多少代?”参观完之后,郭家学找到了柳氏不衰的缘由,“在整个庄园,有两个建筑最宏伟,一个是孔庙,一个是它的私塾,这种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让我非常感动。”
反思自己曾经竞大逐强的做法和理念,郭家学觉得,能在有生之年缔造一个世界500强的确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但这与创建一家世代传承的企业相比,却又渺小得多。“战国的陶朱公够富了吧?但今天我们能看到什么,他的子孙享受到他的财富了吗?一个企业规模再大,即便有3000亿、5000亿,过了一百年、五百年,也会灰飞烟灭。而一个具有历史传承的企业,本身不只能创造物质财富,更能传承中华的商业文明和文化。如果做到这点,这样的企业注定能长久。”
作为郭家学曾经收购的众多企业之一,创立于公元1541年,山西“广誉远”与同仁堂、胡庆余堂、陈李济曾并称为清代四大药店,位列之首。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老号,广誉远拥有国家级保密处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定坤丹”及“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103种中药古方及炮制工艺。
早年郭家学收购它时,正是看中了这样的优质资源和商业潜力。不过,在东盛最艰难的时刻,郭家学处理过旗下诸多优质资产,唯独对广誉远一直守护,不曾抛却,这份执着连他自己都不十分明晰。
而经过游学期间的触动和反思,重新审视这个老字号,郭家学突然明白,473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广誉远最打动他的内涵。
至今,在广誉远国药的厅堂上,仍然悬挂着堂训匾额:“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说的是制药之人诚信为本,不赚不义之财,但经营之道把握机遇,逐时趋利也无妨。作为中药老号,广誉远与敬天畏地的道家文化渊源不断,其“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制药古训更契合了儒家的慎独精神……
其实,这些思想郭家学从小就耳濡目染。作为老中医的后代,“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是他从小受到的传统教育。从他刚记事起,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全家人都要等到晚上十二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用绸布包着老祖宗的画像、“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从阁楼中郑重请下,摆在堂屋。全家人上香、磕头,敬神。“我当时懵懵懂懂,问老爸,‘天地君亲师是什么?老爸说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回忆起,这些东西都是文革期间的‘文化糟粕,是绝对的禁忌。但即便冒着这种危险,我父亲也要教会我什么叫‘敬天畏地、伦理纲常。”
或许来源于某种文化共振,或许是启发于自己过往的阅历和体悟,对郭家学来说,将广誉远作为后半生的事业,肩负起传承文化和福佑百姓健康的责任,是冥冥注定,最自然不过的事。
“精”装上阵
从2013年开始,郭家学开始了一段新的历程——中兴广誉远,将它构建成一个小而美、精而美、久而美的企业。
“在清朝末年,一两广誉远的龟龄集要二十两银,这相当于一个小户人家过一年的生活费。这药贵在,用料珍贵,工艺繁琐。所谓‘暗室不亏心,这种对质量的恪守,也就是为什么473年过去了,中国成千上万的药店都消失了,唯独广誉远走过了这么长的时光。”郭家学说。
看清了前人笃实戒欺的制药文化,郭家学一脉相承,为现在的广誉远选择了打通全产业链的模式。
以“看家药”龟龄集为例,在上游,为保证原材料品质,广誉远自建珍稀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来自东北基地的六年生人身,来自河南最上乘的地黄都被用于龟龄集的制作中。在生产过程中,广誉远遵从古法,将龟龄集的28味药材经不同辅料逐一炮制,日晒夜露,由老药工亲自把关,逐一完成繁琐的99道大工序和360道小工序,总共炮制时间达九九八十一天之久。在下游,郭家学颠覆了传统医药的经营模式,在全国不同地方合作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在当代商城、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等高端场所直接建立直营店销售产品。郭家学预计,“十年之内广誉远年收入过百亿,市值至少能到一千亿。”
未来五年,郭家学还要实现“百家千店工程”。所谓百家千店,就是建立一百家国医馆,一千家国药堂。正如在前门大江胡同,广誉远位于北京总公司的那家筹建中的国医馆一样,郭家学计划,凡是每个店面超过二十平米的国医馆,都要打造成中药博物馆。
“我们不仅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广誉远的文化,还要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事,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郭家学说,除了小型的广誉远国药堂博物馆,他计划未来要在全国建立多个示范性的大型中药文化博物馆,同时通过新媒体、自媒体建立中药文化传播平台。
“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将中药文化继续传承,同时作为载体的广誉远能再延续辉煌500年,成为千年老号!”说到这里,郭家学依旧底气十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