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丰辰 李洪林 刘福
摘要:为了优化设计和降低噪声,从板件的声辐射特性开始,经声学灵敏度分析,测定车身各板件对噪声的贡献;选择NVH工程材料,形成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验证。本文探讨了优化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NVH工程材料;声学灵敏度;弹性模量;优化设计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各主机厂都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轿车NVH(振动、噪声、舒适性)工程上,同样需要优化设计、降低成本。
车内噪声由2个重要因素组成,其一是激励,其二是响应,它是激励与响应的乘积。激励力来自发动机,对于4缸4冲程的发动机,发动机每转1圈,要发生2次点火,因此在发动机的振动频谱上,主要激励来自2阶,其他阶次的激励很小;响应来自车身的固有特性:质量、刚度和阻尼,在一定的激励下,响应越小,整车噪声就会越小。NVH工程的优化设计,解决的是响应问题。
2 板件的声辐射特性
轿车的车身是由各种形状的板件组成,这些板件在发动机激励下会发生振动,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辐射,经空气传播,就形成了车内噪声,噪声的大小,由板件的声辐射特性确定。
2.1 板件发生声辐射的条件
产生声辐射的条件,是板件的振动频率要大于板件的临界频率。板件的临界频率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板件的固有特性相关,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定值,板件的固有特性确定了该板件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声辐射,板件的固有特性是指钢板的厚度、密度、刚度、材质等。不同的钢板临界频率是不一样的,当振动频率低于临界频率时,不会产生能感觉到的声辐射。
2.2 板件的声辐射效率
声辐射效率也与板件的振动频率有关,当振动频率大于临界频率时,就会产生人耳能感觉到的声辐射,一般在低频时声辐射效率较高,高频时趋于平稳,
2.3 板件的形状
为提高车身板件刚度,有些部位常常冲压成各种瓦楞或凹凸等几何形状,或附加结构加强筋和加强板等,结构加强后的声辐射会较平面板件有所提高,在同样振动级下,冲压瓦楞板或凹凸结构的辐射声压级会高于平板结构。
降低车身板件传播噪声的有效途径是控制声辐射较高的板件振动,而不是要把车身所有板件的振动降低,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板件上附加阻尼。因此,NVH工程优化设计的第一步,是测定板件的声辐射特性,即车身板件的声学灵敏度分析。
3 车身板件的声学灵敏度分析
3.1 分析理论
整车噪声初始噪声源的能量来自发动机、路面、轮胎、风噪等等,通过结构和空气传播,引起了车身板件的振动,其中,风噪要靠密封来解决。若只考虑固体传播途径对车内噪声的影响,则不论传播的途径如何,最终影响轿车内噪声的是车身所有板件的振动,振动板件激励了车内空气,由此产生了内部噪声,所有板件生成的声压叠加产生了内部声压。由于车身各板件的结构、形状、焊接等原因,其产生的振动噪声对车内噪声声压级的贡献是不同的,声学灵敏度分析,就是测定这些板件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度。
将车身划分成n个单元板件,设车身空腔内任意点的声压级为Pj,令单元j在激励力F的激励下,以设定的频率发生振动,板件的振动级为Vj,由于该点振动引起的车身乘员室内i点声压见式(1):
Pi,j=XVjF (1)
式中:Pi,j为j单元板件振动,引起车身乘员室内i点的声压;X为车身结构的状态参数。
Pi,j是j号单元板件的振动,在车身空腔内i点的声学贡献,其声学灵敏度见式(2):
Pi,j/F=XVj (2)
当所有板件都振动时,空腔内i点声压可以表示为n个板件单元发生振动,引起声压的叠加,即i点总声压为Pj,车身总声学灵敏度可以表示为式(3)。
Pj是车身所有板件振动辐射噪声的总声压,Pj/F 是总声学灵敏度。车身声学灵敏度与各板件振动级Vj的叠加(总振动级)成正比,板件的振动级由设置在各板件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测得。板件的振动级越高,对整车总振动级和声学灵敏度的贡献越大。
板件由激励力产生振动弯曲波,经车内空腔传递到检测点Pj,经历2个过程,即由激励力F到振动加速度V,再由加速度V到声压级Pj,相应的上述车身声学灵敏度可以分解成2项,V/F和Pj/V,见式(4)。
式中:V/F为车身激励力到振动加速度的传函;Pj/V为振动加速度到声压级的传函。
Pj/F分解成Pj/V和V/F,揭示了影响车身振动与噪声的3大因素:质量、刚度和阻尼。这3大因素对V/F有直接影响,其中,增加质量,模态频率下降,增加刚度,模态频率上移,增加阻尼,可降低模态频率的峰值,在模态频率较密集的频段,阻尼的影响大于质量和刚度。
刚度、质量、阻尼对Pj/V的影响是间接的。Pj/V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板件表面的声辐射和声辐射的效率,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临界频率时,板件就会产生声辐射,声压级受板件的声辐射效率和板件振动级的影响,低频时振动与空腔的耦合较严重,声辐射效率很高,这也是轿车在低频易产生共鸣、共振的原因之一,随着频率的增加,这种耦合在减弱,此时,声辐射效率趋于平稳,声压级主要受振动级的影响。
轿车车身的结构复杂,各类板件形状各异,相互之间存在交联耦合,在设计阶段进行板件的声学灵敏度分析,可以诊断出造成车内噪声的主要板件及其贡献量,以便在图纸阶段就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降噪处理。
3.2 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设计好的白车身,机械激振器激励,柔性测试结构,将车身板件划分若干个区域,各区域安加速度传感器,距驾驶员右耳200 mm处设声压计,激振器加扫频信号,频率20~200 Hz,见图1。
3.3 数据
采集数据:在扫频频率下,采集声压信号、各板件振动信号、激励力信号。
3.4 分析
A:声压级信号分析,采集声压信号做声压级分析,做声学灵敏度贡献图;
B:振动信号分析,由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做振动级分析,做板件的振动级标识图;
C:频谱分析,做在激励力作用下的车身各板件振动级频谱图。
4 阻尼材料的固有特性
在NVH工程中,阻尼材料是为降低振动模态频率的峰值而设计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改性沥青为基材的阻尼材料。这类材料的物理性能可分为2类,一类是由使用环境和条件确定的性能,如耐温、耐湿、燃烧、下垂、密度、密合、减振性等,这些性能不但与配方有关,还与使用状态有关;还有一类是只与材料配方有关的性能,称其为固有特性,如材料的弹性模量E、最大阻尼ηmax、使用频率fx等。了解材料的这些特性,选择最佳性能的材料,是NVH工程材料在轿车上优化设计的重要环节。
阻尼材料的固有特性源于材料的配方,当配方选定后,其固有特性就确定了,图2 是阻尼材料的结构模型。
阻尼材料可以等效成一个具有一定质量m 、弹性模量E、刚度k、阻尼系数η的结构,当板件以一定的频率发生振动时,材料的阻尼系数η会产生相反的力来对抗它,弹性模量E决定了这种对抗的程度,质量m和刚度k决定了材料的频率范围。式(5)是阻尼材料的数学模型,其中ηmax是最大阻尼系数,E是弹性模量,系数a、b、c、d、e是材料配方的组成因子。
ηmax=aE4+bE3+cE2+dE+e (5)
式(6)、式(7)、式(8)是不同材料配方的数学模型:
配方A:
配方B:
配方C:
求解方程弹性模量E对阻尼系数ηmax的极值:
配方A:当弹性模量E=1 290 MPa时,阻尼系数ηmax=0.1797;
配方B:当弹性模量E=1 490 MPa时,阻尼系数ηmax=0.2023;
配方C:当弹性模量E=1 380 MPa时,阻尼系数ηmax=0.2388。
实验数据表明,最大阻尼系数ηmax一般都出现在弹性模量1 300~1 500 MPa左右。对于改性沥青基的阻尼材料,弹性模量过大,会进入玻璃态;弹性模量过小,会进入橡胶态。玻璃态与橡胶态的阻尼性能都不好,只有介于2种状态之间的转变态,材料才会有最佳的阻尼效果,而转变态中的最大阻尼系数,对应于上述弹性模量。
对阻尼系数的要求,应根据车身处理部位振动级的大小来确定。振动级较高时,产生的振动力就较大,为了对抗这种振动力,要求提高材料的阻尼系数,通常采用在最佳弹性模量下,增加厚度来解决。
阻尼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温度有关。调整配方,实质就是调整最大阻尼系数下的弹性模量出现在某个温度段上,要与使用要求相匹配,转变态的弹性模量范围一般为500~2 500 MPa。
5 补强材料的选用
补强材料是基于低频模态处理而设计的材料。汽车车身补强材料主要以环氧树脂为基材,高温加热后变硬,经烘烤粘贴到车身上,可与车身钢板共同形成补强结构。工程上把经补强材料调整后补强结构的刚度,与车身钢板刚度的比值,定义为补强材料的刚度比,见式(9)。
式中:k1为补强结构的刚度,N/m ;k2为测试基板的刚度,N/m ;f1n为补强结构的n阶共振频率,Hz ;f2n为测试基板的n阶共振频率,Hz:M1为补强结构的质量,kg;M2为测试基板的质量,kg。
补强材料的功能是增强车身的局部刚度。增强刚度的重要标志,是低频模态向高频发生偏移,频率偏移量与刚度比的关系见式(10)。
补强刚度比的值,是车身钢板与补强结构质量比与频率比平方的乘积。其中,在补强材料选定的情况下,质量比是常数,频率比是与环境温度、烘烤温度有关的,当环境温度变化时,结构频率会发生变化。设在某温度下,结构频率等于钢板频率,f1n=f2n= fn;令质量比m=M1/M2,则:
式(11)中,当时,其结构的补强刚度比等于质量比m,此时的状态为临界补强状态,没有发生频率向上偏移。若选用0.8 mm厚、密度7.8的钢板;1.5 mm厚、密度1.4的补强材料,此时的质量比为1.34,在上述条件下,要求补强材料在该结构的模态频率下,其补强刚度比要大于1.34,此时的温度为最高使用温度。
涂装车间烘烤线的温度对补强结构刚度比的影响见表1。
补强材料的选择,要首先确定涂装车间烘烤线的温度、需补强位置的频率、使用环境下的温度,然后选择补强材料的刚度比,测试频率偏移是否符合要求,实际应用还要视具体处理部位来确定。
6 密封材料的选用
密封材料的选用主要是对空腔风噪的处理。从车身设计结构上看,有的部位存在与外界相通的孔洞等,在行驶过程中,就会引发风噪。处理方法一般采用发泡材料,在涂装前安装在处理部位上,经涂装烘烤后,将孔洞封严。对材料的要求是发泡均匀密封性好,质量轻。目前的发泡材料,发泡倍率为2倍~20倍,具体应用视处理部位确定。
7 工程案例
某厂自主品牌轿车,5座3箱,发动机4缸4冲程,对其进行阻尼降噪NVH工程设计。
7.1 车身声学灵敏度分析
图3是该车车身声学灵敏度贡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