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中呈现的美国文化分析

2014-04-29 00:44赵涛
大观 2014年9期
关键词:阿甘正传分析

赵涛

摘要:电影《阿甘正传》成功塑造了阿甘这一经典形象,电影本身更是荣获1995年奥斯卡6项大奖,在世界影坛中的影响力巨大。在电影内容和人物角色介绍的基础上,笔者对影片当中呈现出来的美国文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阿甘正传》;人物角色;美国文化;分析

《阿甘正传》(英文名:Forrest Gump),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该电影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电影情节及其所刻画的人物角色精彩饱满,成为经典,给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不仅涵盖了美国自二战之后的重要历史时刻,还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化,体现了美国人当时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一、《阿甘正传》概述

该影片大量采用合成技术,使得影片中的主人公阿甘几乎参与了美国自二战之后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成功的拍摄手段使得电影的可看性大大增强。阿甘先天智商低下,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其他孩子的欺侮,听从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通过不停的奔跑来躲避别人的捉弄,结果却有幸“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认识了两个朋友:丹中尉和布巴。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却又很快分手。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来到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最后,阿甘通过捕虾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为了纪念在战场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

闲下来的日子,他很是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生活堕落,对未来丧失信心。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却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阿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国家名人,还拥有了众多的粉丝。

奔跑了许久之后,阿甘停了下来,回到自己的故乡。最后,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珍妮以及他们的儿子一同回到了家乡,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

二、电影中人物角色特点

阿甘、珍妮、丹中尉、布巴等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可以说是经历了美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变迁,他们在这个时代大变革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对人生的态度也大不相同。

阿甘先天智力低下,却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从要靠金属支架走路的行动不便者成为大学的橄榄球明星,从一名无名者成为人人知晓的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大使、成功的企业家、跑步明星等。可以說,导演从电影的角度讲述了美国历史及社会现实,以阿甘的成长史反映出了美国人民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珍妮是阿甘上学时的好朋友,因从小生长在单身父亲暴虐的阴影下,长大后自甘堕落,过上了糜烂的生活,结果却被时代“玩弄”,堕落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无法自拔。疯狂过后,她最终还是回到了阿甘的身边,她与阿甘及孩子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可以说是她临终前最大的幸福。

丹中尉出身于军人世家,是典型的美国大兵形象,为国家荣誉而战是他秉持的信条,他期待着能够战死沙场为国效忠。但是他没能死在越南战场上,被阿甘救出,却失去了双腿,身心的双重痛苦使得他痛恨阿甘,痛恨国家。但是当阿甘与他合作捕虾,他又从这个行业中找回了自信心,他将广阔无垠的大海视作另外一个战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争的阴霾在他头脑中也随之消散。

布巴,阿甘的战友,则表现得相当忠厚老实,他的家族是美国当地世代的黑奴,但是他没有因此堕落下去,乐观地面对一切。但是布巴却死在了越南战场上,这个本该回家靠捕虾为生的忠厚黑人却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永远留在了越南。布巴的死亡,反映了越南战争的残酷性,许多年轻的美国军人魂断他乡,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三、电影呈现的美国文化

《阿甘正传》,是对美国历史的调侃式反思,更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影片中鲜活的人物角色身上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气息浓重,观众在人物角色的激情年代中玩味着美国文化,体会着人的精神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善恶对立的文化底蕴。

(一)主流价值观:爱

爱是影片中最明显的主流价值观之一,首先是阿甘的母亲之爱,毫无疑问,阿甘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始终以自己的智慧和关爱启迪阿甘,其次是阿甘的爱,阿甘一直爱着他身边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们,比如母亲、珍妮、丹中尉、布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去关心他爱的那些人。

(二)音乐文化

阿甘跟一位留着长鬓角的青年学跳扭臀舞,这位青年就是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猫王怪异的发型和随意的服饰,酷似黑人的唱腔和摇臀摆胯方式引起了主流社会的反感,以阿甘妈妈为代表的态度正反映了50年代摇滚发展初期主流文化对之的排斥态度。其次,不凡的经历使得阿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电视台邀请他与甲壳虫乐队的主力队员约翰·列侬同台接受访谈。整个60年代,“甲壳虫”乐队的歌曲伴随着战后美国一代人的成长与成熟。

(三)嬉皮士运动

多数嬉皮士留长发,着长袍,带耳环等饰物,以此表示对美国社会的不满与反叛,否定传统。反战成为嬉皮士运动的一部分,影片中的反战集会反映的正是1965年4月17日发生在华盛顿的大约有25000人参加的反战集会活动,这是一次彻底否定美国外交政策和反对干涉越南的政治示威。珍妮和其他嬉皮土们逃离家庭,选择了放荡与自由的生活,结果却无所适从、精神变态甚至自杀。

(四)美国社会文化变迁

影片不仅仅是一部生活片同时又是一部历史剧。影片借助于阿甘一生的生活轨迹,走马灯式地展示了美国战后30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显示了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首先是阿拉巴马州塔斯卡骚乱,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权运动是美国历史的重要一页,影片中有多个镜头反映了这段历史;其次是肯尼迪总统遇刺;再次是越南战争;最后是乒乓外交和水门事件,阿甘的中国之旅结束了世界两大国之间的冷战,而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的垮台。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从电影《阿甘正传》透视美国文化[J].电影文学,2012(4).

[2]程谷雨.《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的重新解读[J].电影文学,2014(11).

猜你喜欢
阿甘正传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阿甘正传》读后感
那些唯美动人的画面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因为《阿甘正传》我来到了美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阿甘正传》
真人版阿甘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