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价值,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2014-04-29 00:44金苍
环球人物 2014年21期
关键词:归属感国民民主

金苍

又到甲午年7月25日,120年前的战争,让国人心中再起波澜。无论是剖析当时局势,还是发掘历史源流,讨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反思历史的转折点,以期走好未来之路。

社会大众的讨论热潮,也让人深思:黄海上的隆隆炮声,为什么一直会回荡在中国人心中,成为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120年前的“剜心之痛”,为何还会被频频提起,并加以纪念?

答案在于,这是一个国家遭受的一次无比剧烈的“创伤体验”。在艰难的现代化之路上,生于神州大地、长于华夏传统中的人们,在这样惨烈的事件中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现代国家的意识因而慢慢成形。重温这样的日子,寄托着人们对于国家的集体情感,也折射着这个时代对于一个伟大国家的向往。

什么样的国家,才让人引以为豪?什么样的国家,才值得我们去爱?这样的思考,背后指向国家价值的问题。在十八大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总结成“三个倡导”十二个词——“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第一个倡导,描述的正是国家层面的价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稍加分析就可知,这四个词指向的是国家建设的四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十八大后进入我们国家建设整体布局的“生态文明”,同样可以纳入其中。这四个词,勾勒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愿景。在党的文件中加以确立,在整个社会加以推行,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旨归。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其实,个人对国家,也抱有同样的需求类型。国家提供的生活和安全需求,关乎个人能不能生存下去;国家给予个人的爱和归属感,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對全面发展的保障,则关乎人们在精神上能不能认同这个“命运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正是对每个国民需求的深层次保证。

良好的发展导向、健康的价值导航,是一个国家“合法性”的基础。一个国家如果积贫积弱,连自己的人民都保护不了,这样的国家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功能,存在又有什么意义?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是经济发展了,人民却没能分享发展的果实,甚至承担着发展的负效应,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秩序不断混乱,这样的国家又谈何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国家追求什么样的价值,决定了这个国家能走多远。

这样的国家价值,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和宣传中,不能凌空蹈虚唱高调。公众要看到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信服。这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来展开。比如,加强宏观调控,深入简政放权,是为了经济发展更健康,为了更“富强”;打老虎拍苍蝇、改进作风,是为了政治风气更清朗,为了更“民主”……各项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国家价值。

然而,也要看到,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破解。政务公开程度不断扩大,但群众监督政府、参与公共事务还有门槛——屡屡被视为“听涨会”的听证会,经常见诸报端的“豪华办公楼”,都是例子;社会文明的程度不断提高,但群众合法权利、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还有欠缺——异地高考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难以破冰、医疗改革陷入困局各种方案举步维艰,可谓证明。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会流于口号,难以凝聚让百姓认同的价值。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器物的革新、制度的完善,更在于思想的变革、价值的重塑。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曾套用莎士比亚的话说:中国已达到了伟大的境界,如今面对着随之而来的责任。放在国内,这句话同样适用。牢记国家价值,承担起爱每一个国民、给予每一个国民归属感、保障每一个国民发展的责任,才能让这个国家一天天走向伟大。

猜你喜欢
归属感国民民主
价值感与归属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