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潇霖
10月27日,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在沪举行,其间发布了九大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内容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用地、人才、区域发展、摄制服务七大领域,因此被业内称为“七大利好”。这一近年来最给力的上海地区“电影新政”,势必使上海成为电影产业的政策洼地,进而汇聚全国优质电影资源,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
每年2个亿 上海电影产业再布局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麟,在此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上海电影应在全国产业布局中所处的地位。上海电影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树立全国视角,建设全国的电影高峰,与北京形成“南北呼应”“双峰并峙”的格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核心环节包括:创意、电影融资、制作、发行、放映等方面;关联环节向电视、动漫、音像、玩具、旅游等方面延伸。
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共拍摄电影200多部,而上海只有26部;北京票房为18﹒5亿元,上海15﹒6亿元;北京电影院线17条、电影院147家、银幕799块,人均全国第一;上海共有22条院线建立了影院,座位数达13万个。据上海市文广局预测,到“十三五”规划期间,上海电影的市场空间和容量将进一步扩容。另外北京的各类电影人才济济,也位列全国之冠。
对此,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表示,尽管上海电影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从上海观察世界电影时,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要有形成产业多元竞争格局的底气。
针对上海电影产业的现状,此次“新政”核心亮点包括:政府每年将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用于扶植电影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电影企业按相关规则还可实施免征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七项具体政策包括:一、加大上海电影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二、落实上海电影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三、实行上海电影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四、加强上海电影教育和电影人才队伍建设;五、实行建设差别化用地政策;六、充分发挥区县在上海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七、设立上海电影摄制服务机构。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分析指出,“政策引导”将直接指向那些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原创电影作品,进而有望激发电影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市场活力。
麒麟影業首席执行官庞洪认为,上海电影业的最大优势在于“电影金融”。金融资本本身就是电影产业的发动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力量,未来在研发电影金融工具、推出低息贷款等方面,会有领先优势。
免费协调
创建影视摄制服务机构
此次座谈会上还举行了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成立的揭牌仪式,这样的机构设置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了2014版《上海影视制作服务手册》。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广局参考了加拿大、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关于政府提供影视摄制服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再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决定在上海建立专门的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目的是为来沪拍摄影视剧的单位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政府联络、摄制协调、人才推介等各项服务。比如拍摄时需要办理设备入关、交通管制、烟火及爆炸品、枪支弹药租赁、运输等事务,都可以由该机构出面,协助摄制组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络。
“过去许多剧组在上海想要进行拍摄工作,基本上要通过朋友等人脉资源去联系,效率很低。现在政府通过设立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来进一步协调、对接各方需求,并以免费的协调服务方式提供给申请服务的对象,一方面更全面地挖掘、整合了上海现有的拍摄资源,另一方面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沟通成本。”上海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说。
2014版的《上海影视制作服务手册》上,详细罗列了上海现有的各区县取景拍摄地的地理位置与联络方式。此外还有包括影视设备租赁、3D拍摄、后期特效、影片修复、影视翻译等服务机构的具体信息和联络方式。
除了已经初步完善的拍摄地资源整合,摄制服务机构还将进一步整合上海的影视人才资源。于志庆表示,“出于影视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从业人员多散落在民间,我们将搜集上海各方面的影视人才资料,建立上海影视人才库,为上海影视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培训,并对培训对象进行点对点的追踪。”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认为,“这是一个政府合署办公的概念,是全国率先提出的非常国际化的服务方式,简化了影视公司在上海拍摄电影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困难。”王长田说,“常来上海拍片子的企业都知道,上海个人和企业的商业意识比较强,导致拍摄场地协调困难,同时价格非常高,这就吓跑了许多制作机构。现在有了这个机构,会给剧组的拍摄工作提供很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