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亚西
摘 要:长期以来,法国的传媒体制在技术和平台上的发展速度与前瞻视野都是令人刮目的,例如法国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电视节,就为全世界提供了最大、最著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视听与数字内容交易平台。本文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代表中国参展法国戛纳电视节,以及国际节目交易趋势的介绍为例,简单分析我国文化输出的特点,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节目模式交易情况的思考。
关键词:法国戛纳电视节;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节目模式
一、法国戛纳电视节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SMG)
法國文化传媒产业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平台上,都是先进和前瞻的。法国文化传媒推崇市场化,以发展的眼光和聚焦的眼光吸引全球的视野,以领先的形式推出电影电视节,从而打造了一场场全世界的传媒盛会。
法国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电视节,为全世界提供了最大、最著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视听与数字内容交易平台。每年都会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精英参加。戛纳电视节有戛纳春季电视片交易会(MIPTV)、戛纳春季纪录片交易会(MIPDOC)、戛纳秋季影视片交易会 (MIPCOM)、戛纳秋季青少年节目交易会(MIPCOM JUNIOR)。这自然吸引了我国传媒界的强烈注意,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为首,自2005年起就受广电总局委托,组展每年参展戛纳秋季影视片交易会 (MIPCOM)。自在MIPCOM设立中国联合展台以来,SMG便聚合了国内电视内容产业的优秀同行,积极实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战略,不仅得到各参展商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好评,使中国联合展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更使得SMG迅速打开节目版权经营的海外市场,开辟节目版权国际化增值的新道路。
在2008年MIPCOM的参展中,《风云决》、《金甲战士》及集团新推出的纪录片《重访拉萨》、《通往云端的铁路》等成了当年展台的重点推荐节目。尤其SMG的代理节目《金甲战士》获得了东南亚电视台的青睐,工作人员与泰国发行机构进行了该剧播映权的现场签约。
2009年SMG参展代表共接洽160余家海内外媒体机构,《网球王子II》、《爱情公寓》受到东南亚客户的追捧,世博题材节目的全球关注度也非常高。另外,我们也选送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作品,其中,唯美的神话题材《大海》成为海外买家点击率(Screening)最高的作品,并且接受到来自买家的高度关注和预购意向。
2010年,SMG由ICS外语频道、炫动传播和五岸传播共同组队参展,电视节上主推纪录大电影《外滩佚事》、电视剧《爱情公寓Ⅱ》、《杜拉拉升职记》、纪录片《老外在中国》等,其中《杜拉拉升职记I》的国际销售累计已突破每集1万美金,《爱情公寓Ⅱ》也是让众多国际客户翘首盼望许久,纪录片《老外在中国》被许多主流平台看好,国际市场渗透迅速。
2011年,SMG参加戛纳电视节(MIPCOM),与索尼、Endemol、传媒巨头News Corporation全资拥有的英国传媒公司Shine Group、ITV、P&G、All3Media、NTV、韩国文化振兴院KOCCA等传媒机构,就内容合作意向、全媒体产业拓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商谈了2012年SMG节目海外模式研发、《中国达人秀》的合作事项以及新技术创新等各类国际合作等事宜。
2012年,SMG带去了旗下炫动孵化原创节目《怪物山》和《兔子帮》得到国际市场的热烈反馈,在MIPJunior具有权威性、国际性的“Kids Jury”竞赛单元中,《怪物山》获得11—14岁年龄组的入围提名(全球共5部作品入围)。而《兔子帮》更是在该片还未播出就已经被海内外市场看好,迪士尼预先购买了中国大陆“小神龙俱乐部”栏目和港、澳、台地区的频道播出权,迪士尼的此番举措,对国内动画企业而言实属不易。
2013年,SMG在MIPCOM的展台重点推荐旗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拳心拳意》、《造山的云》、《今晚80后脱口秀》、《声动亚洲》等多档适合海外播出的优质节目,并就联合定制、节目代理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展开会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从2008年到2013年,SMG参展法国戛纳秋季影视片交易会(MIPCOM),在“从文化自律传播,迈向文化自信表达”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道路上,在国际电视节目及节目模式交易市场中迅速迈开了前进步伐,打开了新的海外版权市场的产业化局面。
二、透过戛纳电视节思考中国电视节目模式
中国成品市场呈现销售瓶颈,国内传媒应反观节目模式商业价值
从上面戛纳电视节的介绍,我们知道,SMG受国家广电总局的委托,在法国戛纳电视节上组展中国联合展,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节目输出交易为平台,输出文化并创造效益。在2010年戛纳电视节上,BBC环球总裁马力特先生透露,2009年度BBC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品销售额为2.4亿英镑,其中模式销售就到了9500万英镑,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节目销售市场,可见,节目模式销售是非常挣钱并且具有相当盈利空间的业务。
2010年,前去参加戛纳电视节亚洲影映日活动,从各国推荐的节目中深刻感受到中日韩在电视文化产业战略上的不同。韩国:3部纪录片,3部偶像剧,1个节目模式;日本:1部纪录片,1部电视剧,5个节目模式;中国:1部纪录片,5部电视剧,1部动画片。足见,目前国际营销市场上中国成品市场呈现文化瓶颈和销售瓶颈,合作制作零星存在,节目模式则处于萌芽阶段,但国内传媒应从别人身上反观到节目模式的商业价值。
中国每天有那么多自制节目,为什么鲜有节目模式的输出?
一是因为从中国电视制作人本身到电视台都没有制作电视制作手册的流程和规定,也不知道如何写一份能够国际通行的节目模式报告;二是节目发行商也基本只有节目发行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一个节目模式的贩卖和本土化;三是节目模式在国内没有版权保护,互相复制拷贝成为流行的不会有风险的做法,没人愿意投入节目研发经费来做新的节目模式。
中国在戛纳电视节的参展商都觉得中国研发自己的模式来销售十分重要,但对节目模式业务仍然保持着观望态度,主要因为电视台仍以播出为主要任务,节目模式创新动力不足。中国向来被国际同行认为以购买甚至抄袭他国模式为主,创新甚少,因而很少有购买中国节目模式的冲动。而中国研发自己的节目模式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创新人员缺乏,很多电视台即使有敢想的人才,却得不到政策却实施,大多数电视台都是走稳妥、保险的策略,看别的台挣钱多,收视率高的节目就进行模仿;二,节目模式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中国自主研发模式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国家积极支持和培育这种高端的新业务形态。
就节目模式而言,中国的路还很长。中国媒体应该做些准备,努力对外推荐出能代表中国电视创意水平的作品,寻求到国际性的合作制作的机会。法国戛纳电视节实为中国文化输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在今后的参展中,中国的参展行为或许可有以下措施来些许改善或者说优化我们的节目模式输出现状。
1. 设立戛纳影视节培训基地,就节目模式的研发、撰写、制作、销售等环节对需要“走出去”的影视单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2. 组织节目模式观摩活动,就国际最新的节目模式,宣传片花进行观摩学习和评点。
3. 将戛纳亚洲影映日活动作为一个长期的推广平台,组织与日本、英国等节目模式创意大国的交流学习活动。
4. 设立国家级别的模式创新奖金或基金,允许有创意的制作人在体制外进行模式研发。(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褚建勋,中外传播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
[2] 郭镇之,中外传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