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卉园
摘要:去年下半年,我国金融业闹起了“钱荒”,在各银行欲向央行贷入流动性的时候,央行没有像往常一样托银行业的底,而是被禁止向各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银行上演抢钱大战。但是,我国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中国货币信贷存量继续维持在高位,似乎得不出发生“钱荒”的结论。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这“钱荒”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钱荒;金融危机;结构调整;商业银行
一、背景
在每年的六月份我国都会发生程度不一的“钱荒”,去年5月份,尤其是6月中旬之后,银行间货币市场的短期拆借利率出现飚升,我国金融业又闹起了“钱荒”。本届政府和最高决策层不再鼓励通过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去拉动GDP增长。在各商业银行欲向央行贷入流动性的时候,央行的态度和以往有很大不同,认为流动性总体合理,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托银行业的底,购入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商业银行间上演激烈的抢钱大战,“钱荒”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真实写照。
二、原因分析
对于去年下半年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的上升和波动,其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质上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使近年来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运营管理体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风险控制意识薄弱,脱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一方面反应了商业银行在短期经营层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反应了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更深层次问题;下文将总结造成这次“钱荒”的原因。
(一)大量资金投入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衍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将银行贷款证券化从而进行信用扩张。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中国“影子银行”中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另一部分是存在于民间的不受监管的金融。与此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降低资本要求,并且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和资本监管要求。
(二)银行资金错配情况严重
据统计,自2008年末以来激增的天量银行贷款(剔除票据)中,有大半投向了基础设施行业,大量银行资金集中涌向各级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加剧了信贷资源分配结构的失衡。这种由政府的行政干预和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选择共同作用下的贷款结构,对解决政府基建项目的融资问题起了关键作用,短期内无疑会止住经济迅猛下滑的趋势,但中长期所蕴含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因为贷款往往是长期的,而理财产品往往是短期的,因此银行需要不断发行短期产品来维持长期的贷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短放长”。这表现为银行体系理财产品到期无法还本付息,从而集中以银行流动性问题的形式集中爆发。
(三)季节性因素和短期因素的集中出现
近年来,大部分银行都热衷于期限套利,将大量短期负债投入长期资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期限错配;并且,上述资产被大量放在表外。2013年银监会针对此项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表外资产纳入到表内。根据统计,2013年6月下旬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为8300亿元人民币。要在较短的的时期内进行巨额资产负债调整,必然会导致资金紧张。另外,有一些银行为了满足外币存贷比指标要求,以人民币购买美元,导致人民币需求大增,从而造成资金紧张。
(四)央行治理银行业态度坚决
去年6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其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并加强对影响流动性因素预测并做好预防工作,同时明确表示“各金融机构应当兼顾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等经营目标,合理有效安排资产负债数量结构和期限结构。
三、启示
从“钱荒”风波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运行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如银行主导资源配置、实体经济融资困难、资产市场泡沫等。如果任其自由发展,新一轮金融危机在所难免。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展更完全的市场经济,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展直接融资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由银行主导资源配置的阶段。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量超过了140万亿元,相对于证券和保险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健康发展直接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不平衡。
(二)资金供给仅靠增量持续,盘活存量是出路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但目前这种以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仅仅靠增量是无法持续的。由于存在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存贷比等多重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总量是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的。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式,将由投放新增信贷拉动向优化增量以及调整存量信贷结构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转变。
(三)规范银行业表内外业务,加大监管力度
监督鼓励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调整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避免出现借新债还旧债的情况,加强资信体系的建立、减少坏账,加快存量贷款的周转,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引导资金流向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新的需要,因为仅有总量不行,还要注重结构。还要督促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控,退出潜在风险贷款,释放低效率资金的占用,加强对过剩产能问题的高度关注,银行不仅要对过剩产能新的融资严格控制,对其存量贷款有些也要及时有序退出。
(四)主动挑破资产泡沫
美国在2008年开始降杠杆,通过长达5年的时间,其杠杆已经降到2005年的水平。而欧洲方面,虽然调整速度较慢,但这两年也在逐步降杠杆,不降杠杆的就可能出现类似于希腊那样的情况。而中国这两年其实一直在加杠杆,增加货币投放。加杠杆带来了不良后果,流动性泛滥,各种资产出现泡沫,经济结构难以调整,因为始终有流动性为各类资产和投资作支持。实体经济越来越差,而金融类资产越来越大。提早挤破泡沫,让资金回归实业,把地方政府自身、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杠杆比率降下来非常有必要。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不再鼓励通过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去拉动GDP增长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是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六)发展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其他各国经济联系紧密,一旦我国经济有风吹草动,世界经济将会如多米诺骨牌倒下一样受到牵连。我们必须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的金融业必须发展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云萍,卞泽阳.商业银行间“钱荒”成因及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4.
[2]李占婷,刘乐乐.关于银行“闹钱荒”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4.
[3]管琳.银行业“钱荒”的原因及经济影响[J],现代商业.2014.
[4]韦静强,吴金希,贾甫.中国金融业“钱荒”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14.
[5]余磊,冯建.“钱荒”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多元化战略研究[J],理论探讨.2014.
[6]唐文举.浅谈如何通过金融改革来解决实体经济的钱荒问题[J],时代金融.2014.
[7]刘志清.中国式“钱荒”的解析和政策选择[J],国际金融.2014.
[8]贾甫,冯科,韦静强.中国式“钱荒”的机理、根源及对策[J].南方金融.2014.
[9]周茂清.钱荒过后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3.
[10]李沛林.“钱荒”与“影子银行”[J].冶金财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