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当今是一个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它由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众传媒是一股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它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但事物均有两面性,大众传媒对于受众也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本文概括了大众传媒对受众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引导大众传媒走上良性发展的渠道。
关键词:大众传媒;负面影响;对策
一.大众传媒概念
针对大众传媒,很多学者给出过不同的定义,我比较认可郭庆光教授的解释: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简单点说大众传播主要是指以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传播,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二.大众传媒的特征
1.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
大众传播都是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所以传播者一般都是专业化的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不是任何人或组织都能成为大众传播的传播者。
2.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相对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来说,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互动较少,受众一般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很少或无法直接反馈一些信息给传播者。
3.受众范围广泛。
由于大众传播是公开的,所以它的受众也是非常广泛的,受众不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成分复杂,而且受众之间也可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彼此并不一定认识,但却有可能是同一媒体的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我们接受大众传播的信息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但我们并不是无偿地获得这些需求的,我们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我们看报需要买报纸 ,我们看电视或上网也都需要买设备和交费用。
5.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任何的媒介机构在利用大众媒介进行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时候,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而不能随便传播,不然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大众媒体的功能
大众传播产生以来,因其自身具有的独特特点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使用,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正如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总结的其四大社会 功能:
1.环境监测功能。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持续、公开地向社会发布大量有关自然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报道自然及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使受众及时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功能就是使社会各不同部门相互协调以适应环境。例如:大众媒体在曝光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奶农们,其他品牌的奶粉生产商及销售商,消費者们,质监部门,工商部门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结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要使得我们各社会成员间好好的相处,我们就必须借助大众传播这个有利的工具。
3.文化传递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承担着将文化从一代人向下一代传递的职责,还承担着跨文化交流的职责,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起来,也使我们能够足不出户地了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4.娱乐功能。
公众接触大众传媒,除了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娱乐的需要。在紧张工作一天后,人们需要放松一下,读读报刊上有趣的新闻,听听广播中优美的音乐,看看电视中令人开心的节目,使疲劳的身心得到休息。
四.大众传媒对受众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大众媒体发挥巨大功能的同时,其大大小小的负作用时有发生,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众心理,社会责任丧失
媒体没有独立客观的观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味迎合大众需求,片面追求新闻报道的刺激性、猎奇性、轰动性,人为地制造社会心理恐慌。这些负面影响,直接污染了人的心灵,诱发了人们背弃伦理道德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信息庞杂,混淆视听
大众传播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各有其声。对待同一事件站在不同的立场,会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对于一个思想不太成熟的人来说,在众多的观点面前他很可能不知道如何辨别和取舍,信息越多,感觉需要的却越少。
3.过度娱乐,降低受众的审美意识
大众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庸俗化、媚俗化、低俗化。有些电视节目一味最求经济效益,迎合大众的口味,单纯注重娱乐性,夸张的搞笑,无趣的游戏成为他们惯用的手段。网络上炒作的人引来了众多人的跟风和关注,从而迅速走红,这也大大降低了受众的审美意识。
4.孤立受众,疏离人际关系
大众传播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局面已形成了。人人都待在家里,有网络和电视就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几乎很少,更不用说邻里间串串门聊聊天,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画的圈子里。于是人心的冷漠让社会缺乏了应有的人间温暖。
5.过分占用受众时间
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占用了大家太多时间,让我们甚至不惜耽误本职的工作,去向他靠拢。我们原本追求自由,却宁愿选择被他束缚。更多的网络游戏不断地摧毁了本该品学兼优的孩子,看美剧看韩剧,让本该出去活动活动的我们,宁愿待在寝室一整天,也不愿出去一步。
6.泄露个人及国家的隐私
随着大众媒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传媒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相当多的信息报道涉及到个人及国家的隐私,由此产生的隐私纠纷案时有发生。
7.加大贫富差距
大众传播在改良人类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鸿沟,使得受众的信息差距和经济差距不断拉开,越是富有的地区受众接受和享用信息越快捷方便,而贫穷地区由于环境受限差距也会逐渐拉大。
五.针对大众传媒负面影响的对策
1.受众应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
受众面对大众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时,应该能够辨别真伪,区别好坏,区分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而不是被动接受所有信息,除此自外,受众不仅是媒介的使用者,而且也是媒介的生產者,应当主动的维护良好的媒介环境,绝不利用大众媒介发表不良信息。
2.用法律制度规范媒介环境
我国应加强对报纸,电台,电视以及互联网的管理,特别是对互联网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应当建立更细致,更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媒介环境。
3.媒介自身应构建传媒系统的内部和谐
传媒自身的健康、科学、有序、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大众传媒首先应构建传媒系统内部的和谐,继而协同国家及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重要子系统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4.媒介应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
面对庞杂的信息,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创造有利的主流意见环境,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及时纠正错误和扭曲的舆论,引导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5.建立传媒内容健康的监督机制
针对大众传媒的内容低俗化和庸俗化,有关部门要负起责任,建立起来传媒内容健康的监督机制,过滤掉传媒内容的糟粕,给大众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
结论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复杂多样。大众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同时也必须对大众传媒给大众心理的负面影响加以足够重视。(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郑州校区))
参考文献
[1] 王辉,浅谈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中国市场[J],2009.5
[2] 杨晓明.四书五经现代版[M].成都:巴蜀书社,1996:1-2.
[3] 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9.
[4] 张苏敏,郑春勇.浅析大众传媒对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
[5] 洪淑瑜,大众传媒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当代小说(下半月)》[J]2009( 4)
[6] 樊浩,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J],新闻出版与交流[J]2000(5)
[7] 陆晔,作为现代社会文化情境的“媒介真实”——试论电视传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社会科学[J]1995(2)
[8]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P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