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我国文化消费的思考

2014-04-29 11:38:34杨丽姣
2014年26期
关键词:国际经济能源资源

杨丽姣

摘要:国际经济形势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中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优势,又兼具资源需求少、能源消耗低、发展潜力大的竞争力。扩大文化消费无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供给、需求、社会环境全方面考虑,提升我国文化消费。

关键词:国际经济;国内经济;资源;能源

一、扩大文化消费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世界经济增长在2013年继续保持低迷,全年仅增长2.1%。相比之下,世界经济形势在未来两年会有所改善,但是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也只是增长3.0%,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下行风险。此外,世界经济还将面临来自地缘政治局势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发布的《2013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4年展望》分析,预估中国2013年全年GDP增长7.6%左右。与2012年的7.7%相差无几,但是比2011年的9.2%和2010年的10.4%就相去甚远。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

在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成了当务之急。文化产业拥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优势,又兼具资源需求少、能源消耗低、发展潜力大的竞争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当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提升文化消费无疑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焦点。

(二)研究扩大我国文化消费的意义。提升文化消费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扩大文化消费数量,拓展文化消费覆盖范围有助于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存量,在提高精神力量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再生能力。提高文化消费的质量,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正面的文化消费,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正面积极的效应。

提升文化消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消费的提高,有助于我国生产总是的增长,文化消费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重要手段。

提升文化消费是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德费ERG论,人的需求是呈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渐进过程,人们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文化消费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提高精神追求的要求。文化产品涉及的高新技术类产品,对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

文化消费总量偏低。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6200美元元,超过了5000美元,但是人均文化消费1280.3元,仅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98元的9.1%。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564.7元,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2033.5元,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21120元的9.6%,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在个人消费中至少占比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16.6元,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为445.5元,占居民消费支出6515元的6.8%。

文化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将文化消费划分为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三个方面的消费。在2012年的统计中,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三者的消费支出分别为819.6元、451.9元和762元,可以看出教育占主导地位。纵观近些年的文化消费结构,教育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但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娱乐用品的消费支出逐年上升但是占文化消费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并且在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到2012年,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与教育消费相差无几。

不同群体间的文化消费差异大。首先,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消费差异大,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高达2033.5元,占消费支出的9.6%;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仅445.5,占其消费支出的6.8%。其中,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教育费用占文化消费支出的40.3%,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中教育占绝大部分。其次,收入阶层不同的城镇居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城镇居民中收入最低10%的群体中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为723元,而收入最高10%的群体中文化消费支出为5431.6元,两者相差7.5倍。其中,高收入群体在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中的消费占比大,低收入群体中的基础性文化娱乐消费多。最后,不同地区的文化消费差异大。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3)》中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文化消费需求景气指数在全国排在首位,而西部地区的景气指数排名最后。

三、扩大我国文化消费的建议

(一)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手段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加快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重视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工作,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同科技部门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着力建设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构建企业为市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促进居民工资适当增长;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限制最低工资并随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在职员工不断学习进修的政策体系,引导全社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而增加收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减少赤贫人口数量;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形成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理顺收入分配顺序,打破行业垄断问题,宏观调控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适当改革税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二次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三)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放开农民进城的落户限制,建立统一开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行廉租房正常保障租房安全,对进城农民子女教育实行“国民待遇”,将进城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通过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深化来取得农民工进城政策上的大突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扩展城镇规模,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尤其是对收入水平低、家庭负担重和偏远农村居民的覆盖。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险互联网机制,有效监管社保基金的使用和筹集,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现象,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步伐,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提高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大繁荣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扶持、规范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切实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做好服务,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提供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韩海燕.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6):93-98.

[2]蔡武.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J].求是杂志,2012(21):39-47.

[3]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J].社会,2002(5):19-21.

[4]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关于发展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1(6):142-146.

[5]资树荣.国外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13(01):30-33.

[6]欧翠珍.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10(03):91-96.

[7]王亚南.提升文化消费与健全社会保障[J].云南社会科学,2010(2):86-90.

猜你喜欢
国际经济能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 02:58:24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的趋势
求知导刊(2016年33期)2017-01-20 14:27:30
基于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4期)2016-07-06 16:33:16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摭谈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14: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