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绘画艺术

2014-04-29 11:38王秀
2014年26期
关键词:传神

王秀

摘要:中国绘画艺术神似、朦胧、淡雅、宁静。中国古代绘画种类很多,工笔画强调的是细腻逼真,而写意画则与之大不相同,它强调的是意境与神似。中国绘画艺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从未间断。有远古时期粗犷质朴的岩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生动传神的肖像画、宋朝时期通俗写实的风俗画、明清时期清新含蓄的的山水画。尽管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笔墨风采、神似的绘画意境、触动人心的绘画效果,但在快节奏的今天,已被人们渐渐遗忘,丢失在角落里。作为中华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

关键词:神似;淡雅;传神;美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寥寥几语,却仿佛看见墨笔轻滑宣纸留下的恬静淡雅,让人顿生清新脱俗之感。那活泼的墨迹,那神似的意境,那看似不经意的寥寥几笔,无不让我被它深深吸引——中国绘画艺术。中国绘画艺术的神似、朦胧之美让我折服,纵笔挥洒、墨点飞扬的气势令我惊叹,淡雅、宁静的氛围让我为之倾倒。我不得不说一句:“中国绘画艺术,美的清新,美的传神,美的震撼人心!”

中国古代绘画种类很多,工笔画强调的是细腻逼真,更加注重对事物外在形象的精致刻画,关注细节,使画中之人、之物仿佛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而写意画则与之大不相同,它强调的是意境与神似,以神传情,以意达意,以人的主观感情的自然抒发与展现为主要目的,而对事物的外在束缚则显得随意,点到为宜。其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尽情挥洒出墨的焦、重、浓、淡、清。

中国绘画艺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从未间断。它的连续性、继承性、创新性是其得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原因。以下我将浅谈几个重要时期的绘画特点。

一、远古时期:粗犷质朴的岩画

宋耀良说,岩画是艺术化、物化了的人类早年的童话遗存。它们独处深山幽谷或者山崖洞穴,至今仍倾诉着远古初民的心曲钟情。(1)的确,当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向更久远的年代追溯,耳边还回响着先人们狩猎时的热烈欢呼、劳作时朴质自然的轻吟浅唱,然而先人已逝,只留下了承载他们生命律动的精神食粮——岩画。充满秩序感、动态感和装饰性的线条排列粗犷却不失精致,简洁却不失细腻,单一却不失内涵;充满生活气息的图案粗糙却不失真实,简单却不失美感,呆板却不失生命。岩画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灵魂。

按内容来分,岩画可分为类人面像、狩猎岩画、生殖岩画三类。

1.类人面像

荒唐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它是神灵的形象化,也是先民们思想信仰的具休表现。画面所传达出来的欢乐和哀伤,往往把人们带到了对于那久已逝去的财代的冥想之中。(2)类人面像通过对动物和人的描绘,蕴含了对祖先的崇拜,也反映了古代先民“嫠面”习俗。尽管岁月已在承载古人精神世界的岩石上留下了印记,但其背后的文化却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2.狩猎岩画

狩猎岩画通过对狩猎场景的刻画,反映了先人的智慧与勇敢,对动物的占有欲和征服欲。它既是动物的艺术,又是狩猎者的艺术,虽然人类刚刚诞生,但人们已有了对生存与竞争的初步意识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很好应用。然而并非所有的岩画都反映先人的强大,例如,有的岩画上一只野鹿身中数箭,但屹立不倒,这就充分反映了人们对有些动物的敬畏,而不是对自身箭术的夸耀。

3.生殖岩画

这类岩画主要体现先人对自身的探索。“我从哪儿来”一直是他们想要解出的谜题。在中国岩画丰富的意识内容中,人以及牲畜的生殖繁衍成为一种主要的母题。围绕这个母题,岩画中出现了一些带有象征意味的稚拙的文化符号。由这些文化符号作为一种初步的艺术形式或文化形式,来对上古人类生殖的内容意蕴作喻意性的传达。(3)通过对动物及人的怀孕情况的绘画,反映了先人的好奇,更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对种族传承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二、宋朝时期:通俗写实的风俗画

与古代传统绘画艺术中“神似”特点最不和的就是宋朝的风俗画,其中尤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闻名。基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崛起,市民阶层的扩大的现实,全图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风俗画形式写实却不失雅致,热闹却不失秩序,繁多却不失井然。雕栏、石桥、游船、瓦肆、酒旗……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一一走入画中,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说法,而这些通俗的事物通过画者的一勾一描、一点一染,显得极富艺术感。在笔墨的勾勒中参差有序、详略得当,又印证了“艺术高于生活”的说法。其真而雅,俗而新,体现了高超的绘画水平。

三、明清时期:清新含蓄的山水画

与宋朝时期通俗写实的风俗画不同,明清时期的山水画追求的是心灵,是意境,是抽象。它注重笔墨的使用,包括点染用笔的快慢、轻重,正锋与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往往一笔之差,就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画面与感觉。它蕴含了禅宗思想,画面追求大隐而空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是对黑暗现实的无声控诉。

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错觉意识,一直是其主线。山水画独特的格调、气韵、色彩体现了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在众多山水画名作中,我偏爱郑燮的《墨竹图》。因为竹美,其情更美。“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画面上竹节明晰可见,竹叶葱茏茂密,竹韵清新淡雅,竹意悠长高远。画者因竹声而疑是民声,竹虽茂但人却穷苦。这不仅仅是一幅墨竹图,而且是一幅忧国忧民的心灵图。

尽管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独特的笔墨风采、神似的绘画意境、触动人心的绘画效果,但在快节奏的今天,已被人们渐渐遗忘,丢失在角落里。作为中华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保护它。我认为可从以下三点着手:

1.政府必须予以重视,为全民做好榜样作用。

2.创新必不可缺,这是其永葆生命力的关键。

3.保护老艺术家与从娃娃抓起并举,从而保证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夏雨菡,《宋耀良,用理性守护中国史前岩画》,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

[2]陈兆复,《中国的人面像岩画》,《寻根》1994年第02期

[3]王政,《稚拙的符号:中国生殖岩画美学探索》,《南方文物》1996年02期

猜你喜欢
传神
诗中人物贵传神
紧抓特征 以貌传神——跟着名著学外貌描写
织绘双成 传神写真 浅谈元朝御容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感怀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笔法至上 以线传神——论我国古代白描人物画的用笔与线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