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描述洋品牌中美价差的报道再次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公众热议。为何洋品牌在中美之间会存在高价差?大家可能首先归结于中国高额税收和民众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但这个问题争论了这么些年,时至今日仍无定论,足以说明真相可能远非如此简单。
从一般的经济学意义上划分,市场既包括了有形的商品市场,也包括了无形的服务市场。中美之间物价相差较大的更多是可贸易商品市场的价格。事实上,美国凡是牵扯到人工成本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相对较高。再者,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当购买力平价低于实际汇率的时候,意味着中国国内的一揽子同质商品相比国外更便宜而不是更贵的。
所以,当下人们所感知到的国内物价偏高,与其说是中美两国价格水平差异的真实体现,不如说是居民对于相比收入而言,日常消费支出过大而产生的生活焦虑的表达。究其根源,无论是从生产、流通、銷售环节所产生的市场交易成本来讲,还是从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来讲,我们和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才是推高国内物价的幕后黑手。
摘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