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归去来兮辞》中的隐士情怀

2014-04-29 06:51李雁蓉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陶渊明

李雁蓉

摘 要:仔细品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我们不但可以品味到陶渊明那种清新自然、朴素、潇洒、淡远的语言风格,更可以从中感受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蕴含的那种飘逸、圣洁、浪漫、悠然的隐士情怀。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陶渊明;隐士情怀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01

在我国的东晋时期,上流社会盛行清谈玄理之风,诗坛几乎全被玄言诗占据。这种诗在内容上则是大谈玄学高深莫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在艺术上则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没有一点艺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种状况一直到被尊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横空出世,才给当时的文坛带来富于现实内容、自然纯真、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首开田园文学之风。在他的诗文中充满了田园之风,他的质朴率真、淳厚善良、洒脱恬淡、清高耿介的隐士风范和对自然俭朴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影响到整个的中国文化。他的优美的文学作品,连同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

《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陶渊明回归自然生活的人生宣言,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恶,拒绝与庸俗的官僚队伍狼狈为奸,宁愿选择归隐田园躬耕劳作,去享受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怀。下面,我们就以《归去来兮辞》为例子来探讨分析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一、蔑视权贵阶层,归依山水田园

年少时期的陶渊明,深受家庭环境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意识,有救济天下苍生的豪情壮志。但是由于当时的晋朝门阀制度相当的严重,出身低微的他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因此在官场的他混的郁郁不得志。而陶渊明性格耿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就选择了解职归田并赋《归去来兮辞》一篇,以明心志。离开官场,回到田园之后,他也并没有像不得志的迁客骚人一样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而是坦然对待自己的命运,尽情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诗人理智地认识到自己离开官场、进入到田园这件事是正确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在《归去来兮辞》中,虽然句句没有提到官场的经历,但句句都蕴含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的欣喜之情。

陶渊明做官除了实现他“大济苍生”的志向外,另一个原因却是养家糊口。可是在官场的违心折志、曲意逢迎令他觉得比挨饿受冻更痛苦不堪,骨子里的那种蔑视权贵、圣洁高傲最终还是让他决定辞官归隐,这充分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隐士情怀。

二、自由自在,淡泊名利

作为诗人的陶渊明在和统治阶层彻底的决裂以后,写下了大量的吟诵山水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中充满了对污浊的社会风气的憎恶和对纯洁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和相互倾轧、相互欺诈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归去来兮辞》这首诗中蕴含的感情很复杂,有诗人归途中的迫切、抵家之后的欣喜,回归田园后衣食住行的自在闲适,这些情感应该说都源自于他淡泊名利、忘怀得失、不爱慕功名利禄的精神内涵。家里面有菊,有松,有幼儿,有美酒,有居室,聊以自慰,这才叫真正的隐者情怀,而不是迁客们闲适中带有无聊和不满的心情。情真意切的感情,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这些都源自于他超然物外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诗人避开世俗生活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之中,得到了一份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三、忍受贫苦,固守节操

陶淵明在《饮酒》这首诗中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说明了陶渊明曾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山水田园作为自己固穷守节的舞台,并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来赞美讴歌劳动的乐趣,这在当时那个时代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写劳动时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而自己则袖手旁观,可以说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里面第一个劳动的实践者。在《归去来兮辞》里,有陶渊明关于劳动的描写,“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人告诉他春天来了,该去田园劳作了,他就和农人一起去劳动,并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他把又苦又累的劳动场景诗化“或棹孤舟”、“或命巾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不到诗人半点苦恼的痕迹,在诗人的笔下去田园劳作就像是神仙游览名山胜水一般逍遥闲适。他把春天的景色描绘的更是美丽动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万物野蛮生长,溪水潺潺而流,一片春季盎然的景色。诗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躬耕田园的欣喜之情始终荡漾在他的心上,这些都源自诗人自然、洒脱的人生追求。

四、爱好天然、乐天知命

在魏晋时期,有大量的文人焦虑人生苦短,陶渊明也是其中的一位。纵观他的一生,苦读经书却又离开仕途,归隐田园而不访仙求道,这是他独特的自然人生观而决定的。世人常说,儒家是“立德立言立功”以求留名于世,道家是学道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佛家则是生死轮回以求精神不死,而陶渊明则是顺应天然以求超越生死。因为陶渊明顺应天然、乐天知命,促使他反抗污浊的官场,这也是他参透了人生后的真实的感悟。

结语:

从上面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的分析可知,他有一个美好的初衷,即为官入仕、救济苍生。厌恶官场、蔑视权贵则体现了他高尚的节操。自由自在、尽享天伦则是他洒脱的对待人生的精神寄托。爱好天然、乐天知命则是他历尽人生之后的真切的感悟。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品格,陶渊明,中国古代一个真正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才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参考文献:

[1]李军梅.《归去来兮辞》中的隐士情怀[J]. 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09)

[2]倪玉梅.《归去来兮辞》述评[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02)

[3]马华.学习《归去来兮辞》 领悟陶渊明隐士情怀[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1)

猜你喜欢
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陶渊明“不解音声”是个伪命题
《陶渊明 饮酒》
赵孟《陶渊明五言诗页》
陶渊明的隔世情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