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防范措施

2014-04-29 21:11王乔任颖洁
时代金融 2014年2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问题

王乔 任颖洁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于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问题 原因 防范措施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失真现状

(一)会计信息失真涵义

会计信息是指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及其对有关会计数据进行的解释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中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会计信息的反应应遵守真实性原则。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失真会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削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1999年底,财政部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发现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更令人吃惊: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达70多亿人民币。从2001年底开始,美国也发生了一系列公司巨额假账丑闻。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大公司接连倒了下去,涉及假账丑闻的公司有世界通讯、安然、施乐、莱得艾得、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百时美施贵宝、山登、阳光、废品管理、南方保健、微软、通用电气、朗讯、思科、甲骨文、默克等,“假账”一时成为市场上最流行概念。这种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及经济决策、投资环境甚至社会稳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首要条件是会计法律法规的完备性。但目前,我国在会计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之间经常存在“缝隙”或是重合,这就造成了会计法规制度的缺陷和冗余。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准则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法律制度与实施推行之间都存在缺陷、重复甚至冲突的地方。这种缺陷、重复甚至冲突的因素,必然会增大企业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博弈”空间。尽管《会计法》对很多行为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会计事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使得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对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做出规定或規定的不够恰到,还是给会计信息造假者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使得会计准则形同虚设。

(二)企业对各种利益的追逐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目标便是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有些企业便在会计信息上做文章,更有甚者会出现做假账的行为,由于做假账的成本很低,低成本却可以换来极为可观的高额“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就有很多企业选择“铤而走险”。虽然各类法律对违法行为均有制裁的办法和标准,但由于会计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对有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规定的不够明确,或只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处罚力度过轻,有时个别企业也会被查出来,但对所查出的违法乱纪行为不是依法处理而是说情成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以罚代刑,总是处罚过轻或是不了了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高额利益的欲望很难得以抑制,不能对企业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不足为奇。

(三)企业内、外部监管制度不健全

虽然目前我国实行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在现行企业制度框架下,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内部看,大多数企业内部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对会计造假行为监管力度不够,且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是很明确,这就使得责任的追究难以深入,缺乏责任的细化,某种程度上为内部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方便条件。另外,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体系也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两方面,政府监督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如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等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然而由于部分监督机关指导思想偏曲,以局部利益为准绳,只要不涉及本部门的利益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企业做出违规行为;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评价,然而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规范,在利益驱动下,违背法律和职业道德,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职业道德日趋沦陷

作为一名会计执业人员,应对其不同的职业行为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而在现行的法律制度框架下,会计执业人员很难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更有甚者,相当部分会计人员不顾职业道德的约束,故意伪造、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给国家、集体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导致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在工作中,会计人员不能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会计工作处于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被动状态,更有甚者,少数领导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授意、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篡改会计数据。而会计人员由于考虑到自己的薪酬、工作等因素往往选择执行上司的命令,助纣为虐;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相关制度还不很健全,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造假风险和成本低,但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则呈几何级数增加,也就是说企业造假收益远远高于造假成本,这就酿成了我国会计造假频繁发生,会计职业道德丧失严重的恶果。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一)加快法律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特别地,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二)规范企业治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企业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细化经理人的职责权利防止内部人控制的产生,防止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政府也应贯彻大的方针,让企业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充分发挥处罚措施的震慑作用。如若发现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就要依法严惩。加大对作假账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让企业从根本上认识到作假账等违法行为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建立健全的税务稽查体系,采取有效的稽查手段,严厉打击说情成风的行为,充分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力,保持高压态度,加大对不法会计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和惩罚力度,坚决杜绝企业的涉税违法行为,杜绝假账,真正使那些有强烈做假账欲望的企业不敢做假账,不想做假账,做不起假账。

(三)完善内、外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要想完善内、外监督体系,就需要让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职能充分发挥。三者应相互协调,相互辅助,避免交叉、重复和疏漏。政府监督要与社会监督相衔接,构建全方位的会计监督体系。要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管理,建立起科学的会计岗位,真正实现权责分明,对举报人员加以奖励,对视而不见或是有意包庇人员则加以严厉的处分。除此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国家财务部门、税务部门等都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是会计信息的监督者。因此,各部门要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同时为了防止重复检查,可以组建监督信息网络。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加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得每个会计执业人员都深刻的认识到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是每个人的责任,从本质上改变目前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局面。对受理不合法、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提供虚假核算资料的会计人员,对倚仗职权,强迫、诱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假报告,对置法律于不顾,热衷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企业负责人,绝不姑息迁就。另外,加强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特别要注重《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新的制度法规准则的学习,把学习贯穿于工作实践中,学以致用,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做到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时间充足、学习效果明显,切实帮助财会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教育,使会计人员专研业务技能,适应会计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康绍大,陈金香.关于私营企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2.

[2]潘旭兵.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8.05.

[3]王平福.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陕西煤炭.2011.01.

[4]任颖洁.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陕西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10.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资助(2011KRM22)。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问题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煤矿井下测量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