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连
高润霖:心脏平时要善待
高润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原院长,著名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
古稀之年的高润霖院士步履如风,才思敏捷,实在不能和他的实际年龄相提并论。
在高院士看来,运动与合理饮食好比人的健康所必需的真金和白銀。有了这两样,才能预防心脏病。
“心脏病往往是突然发作,因此很多人认为心脏病是不可预防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心脏是否会提前老化,得不得心脏病,就看你平时有没有善待它。”高院士说。
心脏是可以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如果人拥有一颗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心脏,就可以老当益壮,精力充沛,相反,如果一个人稍一活动就呼呼直喘,说明其心脏已疲惫。
人若忧心忡忡,心脏就会因此而缺氧,加速衰老。身病好治,心病难医,心病一旦加重身体的疾病,就好像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老年的生活会因此一片暗淡。
因此,每天以工作为自己最大快乐的高院士告诫说:“让心情舒展,乐天知命。”
李连达:从来不吃滋补品
李连达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他对各种灵丹妙药了如指掌,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十足。人们不禁要问,他是不是偷偷给自己配置了什么“仙丹”?
其实,他什么都吃,就是不吃常人眼里的“仙丹”——滋补品。李连达院士说:“有些人经常吃人参、冬虫夏草之类的补养身体,其实没有必要,除非身体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对症进补调养,对健康的身体来说,这些补品反而会带来额外的负担,日常的饮食对身体就是最好的补品。”
李院士每天早睡早起,吃饭定时定量,不抽烟不喝酒,几十年如一日。
“我的身体从来没有发胖过,而且一直都挺结实的。”李老说,“做中药药理研究,经常要做实验,有时一天十几个小时都要在实验台前忙上忙下,这就是我做得最多的体育锻炼了。”
李老还有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他说:“保持内心清静安宁,淡泊名利,专心于自己热爱的事业。”
张金哲:边看电视边健身
张金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
拥有“中国小儿外科之父”称号的张金哲院士,今年已90岁高龄,却依然坚持每周两次门诊、一次教学查房和周末查房。这就是他的养生之道,他说:“我就一个原则,觉得我今天能干的事,明天就应该还能干,昨天能干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干了呢,靠的就是这种信念。”
80岁时张老还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然后爬6层楼到诊室,从不坐电梯。“后来,我耳朵聋了,不能骑车,家里就买了一个健身单车,每天吃完晚饭,边看电视边骑,蹬一小时正好五公里。”
张老发明的手术器械获得了国际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奖”,他画的国画也震惊中外,他曾得过羽毛球冠军,他会拉二胡,交谊舞跳得潇洒自如。每次医院联欢会上,他的小魔术都是大家最期待的保留节目。
“人这一生就是要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张老说,“真”是最低级的,错的也是真的,好的也是真的,坏的也是真的,因此还要追求“善”,但这也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追求“美”,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张老就是这样在忙碌中追求着“真善美”,也用这种毅力和信念健康地生活着。正如他总说的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我如果停止了紧张工作,大概就快见马克思去了。
陈君石:饮食需要多样化
陈君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
75岁的陈君石院士始终保持着健康的标准体重,说起来,他有自己的一套“饮食经”。“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这样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陈君石院士如是说。
“就拿韭菜来说,确实存在一些农药残留的现象,但一星期吃一次,能吃进去多少农药?而且韭菜对健康有很多裨益,尤其是中老年人吃点韭菜,植物纤维对胃肠蠕动有帮助。”他说。
除了饮食多样化,陈君石院士的“饮食经”还有吃得少、会搭配两个特点。他的饭量一直都比较小,从来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一直没有超过5公斤。
此外,他很会搭配食物,比如红烧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他却照吃不误,只是注意当天别的高脂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程莘农:生活习惯要延续
程莘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针灸专家。1990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在中医科学院围墙外针灸医院二层的特需门诊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安详地坐在那里——整个人清瘦而矍铄,颌下一缕白髯更透出几分飘逸出尘。
他就是程莘农。这个门诊曾经是他工作的地方,退休后,他还会每天早起到诊室转一圈儿。几十年了,已形成习惯。
这种“不轻易改变生活习惯”的习惯,不经意地就成了程老的养生秘诀之一。他说:“所有长寿的老人生活习惯都没有一样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轻易改变这些已经形成的习惯。”
程老的第二个秘诀就是“不生气”。程老爱发火是众所周知的,他经常在公开场合与人争论时拍桌子,但他笑着说:“那不是真的生气,大喊大叫之后我就忘了。”对于程老来说,那只是一种业务探讨的方式,而绝对不是伤肝的怒火。
(摘自《老年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