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理财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2014-04-29 17:50姚星
时代金融 2014年26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存款商业银行

【摘要】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以来,各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比较分析了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负债业务的影响,指出互联网金融虽然分流了银行存款、增加了银行融资成本,但其改变了银行的业务模式,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负债业务 存款

引言

自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上线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效仿阿里巴巴,纷纷推出自己的宝类理财产品进军金融行业,例如腾讯的微信理财通、百度百赚等等,根据相关基金公司披露的数据,截止2014年6月底上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资金总规模已经突破七千亿,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能够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存在竞争关系,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的分析,研究其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产生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现状及优势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在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的负债成本低、规模庞大,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2013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吸收存款总额达到56.09万亿,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4.2%,可见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实行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动的政策,而按照当前的基准利率,活期最高利率也仅为0.385%,1年整存整取的定期最高利率仅为3.3%。虽然定期存款利率较高,但因其流动性差,活期存款仍占有很大比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3年12月住户及非金融企业的活期及临时性存款为32.4万亿,占其存款总额的39.3%。可见,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为资金提供者带来的收益并不高,其业务成本较为低廉。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低廉的资金成本提供了较大的利差空间,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提供了条件,不同的银行为了争夺资金,通过多种方式提供更高的资金回报,理财产品即是其中之一,年化收益通常在5%左右,然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较高,但购买理财产品需要达到一定的资金门槛,并且流动性较低,只有资金充足的大中型客户才能享有理财产品的收益。

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和完善,其负债业务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在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人们几乎不用担心自己的资金安全。虽然世界范围内偶有银行破产的报道,但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商业银行受到政府严格的管控,银行信用几乎等同于国家信用,因此在自身的风控系统之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又额外多了一层保险。虽然经过改革,我国银行的资产性质早已发生了变化,但对于大多数存款者而言,银行和中央政府仍是一体的,在国家信用的保障下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不可能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存款者对商业银行有绝对的信心。

(二)充足的流动性

从线下兑付方面来看,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银行网点规模已经发展到21万,自助终端设备超过62万台[1],人们身边随处可见银行网点或ATM机,现金能够24小时兑付;从线上兑付方面来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使用使得存款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兑付自己的存款用于消费,虽然目前存款者的资金在不同银行的流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手续费和时间,但总体而言存款者在商业银行的资金还是具有充足的流动性的。

(三)存款者的惯性行为

商业银行具有强有力的信用保障和充足的流动性,这两大优势使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此外我国长期的金融管制也使得向银行存定期成为老百姓唯一的理财途径,形成了一有钱就存银行的群体性惯性行为。这种惯性行为在我国社会中已经根深蒂固,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社会上的理财手段也五花八门,但存款者的惯性行为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爱存钱”尤其是爱存银行依然是我国普通民众的一大特点,在这种惯性行为的支撑之下,银行存款业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依然能够占据上风。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

(一)资金收益高,流动性高

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存款利率较低,而1年贷款基准年利率为6%,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年利率为6.55%,银行存在较大的利差空间,而民间融资的利率又显著高于贷款利率,例如2014年上半年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一直在20%上下浮动,资金供求价格差距悬殊。存贷利率的巨大差异使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提供较高的回报以吸引客户,例如余额宝年化收益最高时曾经接近到7%,在2014年5月以前也一直维持在5%以上。此外,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还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如余额宝最晚可在第二个基金交易日实现银行卡到账,最快可在2小时内到账,并且余额宝内的资金可以通过支付宝实时消费,基本能够保证客户对资金的随时支配,其流动性已接近银行活期存款。

(二)门槛低,良好的中小客户体验

商业银行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在过去的相互竞争中重点争夺的对象是能够提供大量资金的中高端客戶,而处在长尾市场的零散客户却受到银行的冷落,例如银监会规定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需高于5万,而实际上很多理财产品门槛高达数十万或近百万元,中小客户因资金规模小被拒之门外;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设最低购买金额,无论资金规模的大小都按照统一的比率产生收益,按日结算并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实时显示,大小客户一视同仁。通过互联网金融理财,“屌丝级”的客户也能够享受大客户的服务和收益,因此互联网金融在中小客户群体中备受追捧,充分吸纳了市场上的零碎资金,如余额宝2014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人均持金额仅为4307元[2],但数千万的客户数量使余额宝实现了五千余亿的资金规模。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特点,信息传播迅速,运营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其负债业务完全依靠互联网的虚拟途径进行开展,不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营业网点,极大的节约了经营成本;此外,互联网金融的负债业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点,持续不断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领头羊余额宝自诞生以来,不断通过门户网站资讯、名人微博评论、业界学者论战等方式持续保持社会关注,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扩大影响,在短时间内达到人尽皆知的营销效果,而这种营销效果是传统营销方式难以实现的。

(四)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安全保障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均由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和证券公司联合推出,相关企业均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客户数量庞大,具有强大的資金实力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且在信息安全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资金安全在技术层面上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从资金的投资结构上来看,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的资金均用于购买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的资金均流向了收益稳定、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例如余额宝就有92.3%的资金流向了银行,如图1所示,投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信用的保障,客户的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很高。

图1 余额宝资金去向示意图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一是流失存款。相对于银行存款,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收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安全性和流动性等方面又没有显著的差别,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形成了很强的分流和竞争,导致银行存款大量流失:截止到2014年一季度,各大互联网企业已经与38家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各种对接货币基金的宝宝类产品,与之对应的,自2013年6月份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面世以来,在我国货币供应量M2保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同比增长率不断下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截止到2014年4月,个人储蓄存款同比增长率低至8.86%,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1.39万亿[3],银行在个人储蓄存款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如图2所示。

图2 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同比增长率

二是增加融资成本。为了在互联网理财的攻势下保住存款和客户,商业银行也效仿余额宝们的成功经验,与基金公司联手推出类似产品,例如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工商银行的现金宝、中国银行的活期宝、中信银行的薪金宝、兴业银行的钱大掌柜……[4],随着互联网系宝宝们的收益不断下滑,2014年5月份均跌破5%,而银行系宝宝们仍维持在5%以上[5],不少资金又重返银行怀抱。虽然从表面上看银行系宝宝们风头正劲,但实际上商业银行只是在减少损失:银行竞争的是原属于自己的客户和资金,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募集到的资金成本从原来活期存款的0.35%提高到5%以上。无疑,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给银行负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银行不得不以更大的成本进行社会融资[6]。

三是改进业务模式。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和改进的动力,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习惯以自身为中心,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中无不体现自我中心的特点[7],商业银行更关注的是其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负债成本,而忽视了客户特别是中小客户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改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被迫变革业务模式,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更低的利差空间内以更加精细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这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大潮中保持稳健经营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理财正是通过提供更高的收益和更优质的客户体验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虽然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动力和借鉴。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当将挑战化为机遇,利用与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竞争过程,不断的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的新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2013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R].2014-3-15.

[2]赵明超,张亦文.阿里大数据揭秘 谁在疯抢余额宝[N].上海证券报,2014-1-9.

[3]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R].2014-4-15.

[4]张勐.银行系“宝宝”哪个最喜人?[N].东方今报,2014-4-30.

[5]吴倩.宝宝混战未撼一家独大 余额宝规模占半壁江山[N].广州日报,2014-4-25.

[6]黎华联.银行“躺着赚钱”已成过去[N].新快报,2014-4-5.

[7]何燕岗.第三方支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西南金融,2012(3):49-51.

作者简介:姚星(1987-),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在职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存款商业银行
追回挪走的存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生命的存款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