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人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绝代风华

2014-04-29 00:44吴菁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张元巩俐侯孝贤

吴菁

威尼斯电影节以“新、奇、快”发掘导演而著称,被称为电影大师的摇篮。黑泽明、沟口健二、萨蒂亚吉特·雷伊这些亚洲电影泰斗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1951年,该电影节给黑泽明的《罗生门》授奖,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点对准东方电影。而仅从戛纳、柏林、威尼斯这三大著名国际电影节来看,威尼斯电影节好像和华裔影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华语电影也特别地情有独钟。从1989年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夺冠算起,几十年来,华裔电影和电影人是威尼斯的常客且频频获奖。对威尼斯电影节来讲,华语电影近十年来也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侯孝贤:威尼斯华语导演第一人

1989年秋,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把金狮奖授予了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作品《悲情城市》,这部被誉为“台湾史诗”的电影中无处不流淌着博大的人文主义精神。《悲情城市》对侯孝贤本人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这部影片开始,他逐渐将视线从“乡土”和“童年”里跳脱出来,将眼光投射至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正因为此片,台湾电影翻开了新篇章,台湾电影作为华语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始享有更多的国际声誉,侯孝贤也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张艺谋:威尼斯成就的大师

张艺谋对威尼斯的感情绝对不会比柏林浅,虽然是柏林的金熊奖让他声名鹊起,但真正进入大师圈还要归功于威尼斯电影节。1991年,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喜获银狮奖,这对于出道不久的他来讲的确是个大喜讯。次年,老谋子赶紧送来了那部《秋菊打官司》,凭借该片,张艺谋和巩俐一个捧得金狮影片大奖,一个戴上了影后的桂冠。1999年,当张艺谋与戛纳评委主席因《一个都不能少》吵翻后,他毅然带着影片投奔威尼斯,威尼斯倒是很给他面子,让他再度捧了一回金狮。

巩俐:威尼斯第一朵东方玫瑰

巩俐是影坛公认的国际影后,但仔细一算,也就是199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才让她正式称后享誉国际的。同老谋子一样,一身旗袍装束的巩俐艳惊威尼斯时,丑秋菊成了玫瑰花。意大利人把演技、化装所有的功劳全给了巩俐。虽说时过境迁,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国人接巩俐的班。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巩美人虽无片参赛,但荣任评审团主席,又是一番风光。

夏雨:威尼斯的命运之子

开始玩票感觉的夏雨带着暑期打工似的心理,完成了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随后就回学校继续上学去了。可谁知1994年的初秋,一个让夏雨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消息从遥远的意大利传来,他当上了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当时,他的对手之一也是自己人,《东邪西毒》里的张国荣。影帝的光环彻底改变了夏雨的命运,他似乎已经不能不爱上表演了,第二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正式踏入了这个圈子。

蔡明亮:威尼斯的台湾新新电影人

1994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蔡明亮终于有机会大放异彩,一部对白只有百余句,描述两男一女精神世界的影片《爱情万岁》让评委们爱不释手,这部压抑的电影用极简约的艺术形式探讨并展示了现代人空虚无助的内心,它和《暴雨将至》并列金狮奖。众所周知,侯孝贤作为中国台湾新电影的开创者,在1989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折桂,而5年后,蔡明亮作为台湾新新电影人的代表,也同样在该电影节上获大奖,威尼斯好像成了台湾电影衣钵传承之地。

张元:威尼斯带来体制的认同

在1999年威尼斯电影节之前,张元的身份是个地下导演,他的更多影片在国外获奖也好,放映也好,国内观众基本无缘得见。而1998年他拍摄了影片《过年回家》,这部作品充满了温暖的人文关怀,这次张元理直气壮地来到威尼斯,他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同,获得了最佳导演的称号,同时这部电影也开始在国内各地上映,很多普通观众也看到了张元的作品。

在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华语电影人的风头依然不让欧美,除了巩俐作为评审团主席亮相这届影展外,台湾导演郑文堂以《梦幻部落》获得“国际影评人周”的奖项,在“逆流而上”单元中,香港导演陈果的《人民公厕》与内地导演田壮壮的《小城之春》分别获得了“特别推荐”与“最佳影片”奖项。

(转载自千龙网)

猜你喜欢
张元巩俐侯孝贤
People Can Be...
巩俐孤行成分界坐标
巩俐 霸气源自底气
北方城市
“宿主”与“蛔虫”
侯孝贤影像中的帮派江湖
22年了,她才是侯孝贤背后的女人
Dynamics and Attitude Error Analysis for Dock Test System of Small Satellite
重读垂直:空间家的生态布局
巩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