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菊英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给予一样的临床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心肌梗死护理;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饮食、休息、心理及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等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1年后的复发率12.2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2%,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进行护理干预可大大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字】心肌梗死;干预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38-02
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应及时实施救治,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8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12小时以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协会(ISFC)及WHO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2-81岁,平均(58±6.3)岁,前壁梗死19例,后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14例,其中ST段抬高型21例,非ST段抬高型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79岁,平均(56±6.5)岁,前壁梗死16例,后壁梗死6例,下壁19例,其中ST段抬高型22例,非ST段抬高型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定期对患者進行血压、心率的检查等,时刻监测病情,以免意外的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输液时注意调整速度,并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所有患者在两周内保持卧床休息状态,若出现便秘者,可嘱咐患者宜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且少量多餐,急性期予患者缓泄剂,保持1-2天有一次大便,排便时并加强腹部按摩,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屏气。入院后患者多有精神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以了解引起上述不良情绪的原因,帮助患者舒缓心情,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整洁干净、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嘱咐患者之间应相互理解包容、相互关心鼓励,使患者处于一个友好、融洽的环境。
1.3 疗效观察[3] 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包括:(1)显效:精神状况明显好转,未见情绪焦虑紧张;(2)有效:偶见情绪焦虑紧张,1周内仅有3次以内,进行护理干预后即好;(3)无效:精神状况无明显改善,或1周内出现3次以上,进行护理干预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状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1年后复发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39.0%,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持续痉挛、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心肌细胞死亡疾病,且发病急,病情危重。我国近年来发病呈明显上升态势,现患至少200万,每年新发作的至少有50万[4]。临床多有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经休息和硝酸酯类药物均不能完全缓解,伴有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实施救治。在救治的过程中,应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如饮食方面、休息、心理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从本文中的各项指标:精神状况、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方面,体现出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预后均有良好作用,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精神状况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现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痊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住院时间、复发率比较中,观察组的复发率极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以上均可说明对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使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三梅.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59-61.
[2] 肖海燕.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10,5(8):76-77.
[3] 梁纪凤.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153-154.
[4] 赵跃萍,刘燕,刘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6):49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