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引燃学习兴趣的火花

2014-04-29 02:25郭玉红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导语课文内容趣味

郭玉红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兴趣之火。"如何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让学生深深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乐学、善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用"兴趣"组织教学,便是开启这扇主动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1、想象之趣;2扮演之趣 ;3、交流之趣 ;4经典之趣;向课外拓展延伸"趣"。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70-02

小学语文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兴趣之火。",如何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让学生深深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乐学、善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用"兴趣"组织教学,便是开启这扇主动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学习新课、设计导入这一环节时,就要力求巧妙,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的学习。通常设计导语的方法有:结合单元导语或课文内容情境设计导语,从孩子喜欢的影视节目设计导语,在图片欣赏中,趣味谜语、故事导入中,实物展示、音乐欣赏中,不知不觉地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杨氏之子》一文时,我想这是孩子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古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学了这课感到饶有兴致,那么为今后的古文学习奠定的该是多么快乐的基础啊!所以我根据课文意境,结合当年电视春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节目《不差钱儿》这个小品巧设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由赵本山、小沈阳、老毕、丫蛋他们四位合演的《不差钱儿》这个小品吗?"学生立即眼睛一亮,齐声答道:"喜欢。""为什么喜欢呢?"我追问。"他们说话太有趣了!""特别是小沈阳,不但裤子穿跑偏了,还应对机智,十分搞笑!"学生争先恐后的说着,个个笑逐颜开。我接着说"是啊,他们精湛的演技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愉悦我们的身心,还能让我们学会有效地和别人沟通,古代有一个孩子,在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载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呼唤这个小朋友,齐读课题《杨氏之子》"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了解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语言的魅力,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这一课的学习。

二、 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

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小学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独有特色,授课时可根据独特之处,采用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学方法,把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1、想象之趣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凡的,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时,读到文中小主人公看到"骆驼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这句能想像是一张怎样丑的脸、怎样长的牙?学生在稍有滑稽的想象中,体会到小作者在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中乐趣充溢的童年。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段话,学生的兴趣高涨,很自然的进入了课文进一步的学习中。《火烧云》一课,文中描绘的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更给学生创造了遐想的空间,其乐融融。

2、角色之趣

扮演角色是孩子百玩不厌的活动。这种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一种"乐之者"的美好学习境界中。如教学《狮子和鹿》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置身在童话情境中,就像看动画、演动画片一样,不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3、交流之趣

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理解第二个、第三个小故事。学生们有擅长表演的,有擅长讲故事的。他们经过合作学习后,都展示了本组对故事的解读,让学生体会到交流和倾听的乐趣。在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时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逐步深人,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上课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提问,互相交流。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生动具体 的诠释。这原因就在于坦克能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不但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经典之趣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家吴敬梓只用了区区三百字左右,传神般地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动画中已经奄奄一息的严监生,却有一个经典动作--"直直地伸着两根手指"。猜猜这两根手指代表什么?在学生议论纷纷的猜测中,领悟到仅代表两茎灯草。至此,孩子们不禁哑然失笑,感到这严老爷的吝啬之极。我适时追问 ,面对他的两个手指,他的诸亲六眷都做了那些猜测,严监生又有哪些反应呢?这样,学生在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经典动作引领中,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很快投入到课文的进一步学习中。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向课外拓展延伸"趣"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仅仅靠课内的40分钟远远不够,还要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见识,积累语言。如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等,就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学习《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推荐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高尔基的《在人间》《童年》《我的大学》等。建议学生一学期最少读一本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时不给学生施加任何要求,只要求在班内故事会上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或讲给大家听。并互相交流,使学生在读后交流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语文能力。我坚信儿时的记忆将是终身获益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點来引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促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求知欲望,"趣味"就会成为推动语文学习的巨大动力,语文学习必将会收获理想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四期

猜你喜欢
导语课文内容趣味
导语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