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4-04-29 00:44潘敏岳娟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后备足球运动员

潘敏 岳娟

1引言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足球的职业化道路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然而,在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足球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一步步沦为亚洲二流球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良好的群众基础对于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项关于20 08 年欧洲杯闯入八强球队国家青少年在足协的注册人数显示:西班牙国家人口 4050 万,其青少年注册人口为 67.5 万;德国 8210 万人口,其注册人口为 63万;荷兰 1599万人口,其注册人口更是达到了 105 万。而中国,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大国,其青少年在足协的注册人口只有 13524 人。 从中看出青少年足球人才储备不足。

2 青少年的特点

2.1 青少年的概念

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且也进入一种人身的转变期,是社会上令人重视的一个群体。

2.2青少年体质发展的特点

少年时期肌肉的含水量比成人高,而肌肉蛋白能源物质等的储备比成人低,肌纤维较细,肌力弱、耐力差,易于疲劳。年龄越小与成人的差异越大。所以,年龄较小的少年不宜进行长时间、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肌肉训练。近青年期后,肌肉增长相对稳定,这时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效果最好。

2.3 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青少年时期好奇好问、好动好试、爱好模仿、富有想象、热情活泼,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现代信息的,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新能力。

3 对青少年培训的现况

3.1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足球强国都有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有适合于本国足球人才的培养途径。中国足球从1994年实行职业化改革以来,随着足球俱乐部体制的发展,青少年足球学校和青少年业余足球队大量涌现,给中国足球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当今世界足球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为了保证足球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足球后备力量培养,即加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

3.2培养制度不完善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搞成年化训练,忽视青少年培养的长期性、系统性。对青少年培育指导思想上进入误区,虽然明确青少年训练的重点应该是在培养上,但是没有整体性的、长期而具体的训练大纲;过分追求成绩,训练指导思想上及训练方法手段落后;培养没有完善的体制来保证。

3.3训练方法、手段的落后

科学训练是提高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关键,我国青少年足球各级二、三线队伍从训练手段而言均与成人无太大差别。青少年训练成人化的现象产生,是由于各地方对于二三线队伍成绩的需要,违背了青少年培养的根本性宗旨。过分看重短期效应,使一些青少年队伍在全国取得较好名次,我国的国家青少年队伍在比赛中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一旦进入成年队,我们的竞技水平就与外国先进国家逐渐拉开距离。

4完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4.1创新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形式

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应该注重足球文化和城市的足球氛围,努力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新一代足球运动员,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通过眼前和长远的利益都要兼顾到,利用我们现有的体系和各种条件,使我们的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4.2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原则

体能训练一定要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必需要贯彻在每个训练阶段中,体能训练要结合专项有计划、系统的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体能不断的巩固与提高,以适应运动比赛的要求。根据足球运动比赛的时间长、活动量大、拼抢激烈、技术动作难度大等特点,应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以最大限度的动员机体潜能,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在思想上明确大运动量训练对提高足球运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调动他们参与运动训练的自觉性,通过大强度运动训练,既能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拔战术水平,也能练思想作风。运动实践证明,大运动量的训练能迅速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4.3综合训练法

在体能训练中,专项身体训练是在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专项运动的特点和要求来发展专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员应具有迅速的反应能力、良好的速度、高度的灵活性以及良好的耐力能力,这些专项素质一定要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专项身体训练才能获得。身体训练要与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身体训练是为了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保证和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应该注意身体训练要与技战术训练密切结合起来,使在训练中获得的良好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球类运动竞赛中,常常要在落后的情况下,在逆境情况下进行艰苦的对抗,此时运动员的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往往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心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训练在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能训练中的心理机能主要是指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充分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完成比赛和训练任务的能力。心理机能取决于运动员完成比赛任务的愿望、意志和自我调节对照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世界足球发展经验证明,只有具有强大的足球后备人才,才更有利于选拔和造就优秀的足球竞技人才,才能为本国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根本条件。

通过中国足球对后备人才现状分析发现:受到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青少年由于学习压力很大,参加足球运动的时间与精力自然受到了限制。同时,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搞成年化训练,忽视青少年培养的长期性、系统性。对青少年培育指导思想上进入误区,虽然明确青少年训练的重点应该是在培养上,但是没有整体性的、长期而具体的训练大纲;过分追求成绩,训练指导思想上及训练方法手段落后;培养没有完善的体制来保证。我国青少年足球各级二、三线队伍从训练手段而言均与成人无太大差别。青少年训练成人化的现象产生,是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5.2建议

5.2.1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教练员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足球的教练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懂得与队员交流、通过什么来激励运动员、制订科学合理的足球训练计划。他们必须了解青少年训练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各年龄阶段的不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并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关键有一个指导思想明确的总体性培养大纲。而这一指导思想就是培养,所以其青少年训练并不注重成绩,而是各个年龄段的训练中,制定了各年龄段详细的目标和具体的内容。青少年在其所处的年龄段训练中,必须达到,同时也只限于完成此年龄段训练大纲要求,如哪位教练超出这个年龄段大纲的要求,而进行下一大纲进行训练,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与具体情况,这位教练会被解职。

5.2.2 加强各部门间合作训练科学化

我国体育与教育部门受体制的制约,各自独立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师资、考核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协调问题,影响了足球后备人才的有效开发。体育和教育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分强调自身的培养体系,缺乏协作精神,使得中、小学课余训练仅仅停留在普及的基础上;而竞技足球又缺乏有效的群体层后备力量的支持,体教结合,优势互补,在足球场地设施、师资人才等资源上共享共建,建立我国教育部门与足球部门共享的青少年足球人才资源平台,理应成为下阶段协会制足球改革时期足协群体工作的重点。

猜你喜欢
后备足球运动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