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 要:共青团品牌活动是新形势下,凝聚、引领各级团组织以及广大团员青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团委开展的青年“微行动”是共青团品牌活动创建与创新的有效尝试,旨在更广层面上扩大活动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活动价值,突出“微行动”品牌的服务特色,推动“微行动”常态化运行,不断赋予青年“微行动”品牌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微行动”;品牌活动;创建;创新
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团委按照“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全民参与、快乐参与”的工作理念,创新推出了以提升青年素质、选树青年典型、塑造青年形象为宗旨的“微行动”,推进其顺利运行,使之成为一项覆盖全集团青年员工,内容生动丰富,形式富有时代感的活动,努力塑造成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鲜明品牌。
一、“微行动”品牌活动的时代背景
当今社会背景下,青年员工呈现出群体结构多样化和需求多元化的趋势,给新时期共青团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企业中履行好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就要找出有效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员工的新模式。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团委坚持“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核心理念,找准共青团品牌定位,打造具有特色青年品牌活动,更好地发挥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服务企业的职能,以“微行动”品牌活动的发展,切实推进共青团工作。
二、“微行动”品牌活动的实施运行
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团委开展的青年“微行动”品牌活动通过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挖掘品牌含义等方式,使品牌活动为广大青年员工所了解和接受。
1、积极开展“重三基、强素质、炼技能、抓创效”的“微学堂”活动。“微学堂”活动是以提升素质为主题,引导青年员工不断增强学习进步意识,采取辅导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将课堂设在工作岗位上,建在师徒间,采用一对一传教、技能竞赛、在线互动问答、视频讲堂等灵活的学习方式,不断强化“三个结合”,即课堂与现场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专项与多面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增强了青工技能的培训效果,营造了有利于青工岗位技能提升的良好环境和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活动开展以来,以创建青工岗位技校为契机,以抓实青工培训“五学”环节为重点,即技能培训集中学、青工技校日常学、导师带徒辅导学、技能比赛激励学、五小成果检验学,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员工素质提升。
2、广泛开展“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微典型”活动。“微典型”活动是以榜样引领为主题,引导广大青年员工树立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意识,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典型事迹,引起青年员工的思想共鸣,带动青年青年勤奋进取、收获赞扬、传递正能量,努力营造“身边榜样,人人可为”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效用,通过在网络上创办“精彩的装备青年,我们为你喝彩”典型专栏,以图片、影像的方式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工作和学习场景,增强广大青年员工对“鼓励赞扬、勤奋进取”的正确认识,引导大家学习先进、争当先进。通过举办“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师徒”评选活动,加强青年员工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用先进人物和事迹引导、激励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同时,也促进了“微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
3、全力塑造“装备志愿、装备荣耀”的“微志愿”活动。“微志愿”活动是以塑造青年员工良好形象为主题,共同创建服务社会、服務油田、服务装备的和谐良好局面。围绕团员青年的需求,装备制造集团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延伸团的触角,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七彩虹志愿行动”,即代表帮扶困难员工的“小红帽”志愿服务、代表服务联系驻外员工的“橙丝带”志愿服务、代表服务大型活动的“小蜜蜂”志愿服务、代表清洁美化厂区的“绿家园”志愿服务、代表送技术、送维修下基层的“蓝手套”志愿服务、代表倾听青年呼声、关心青年疾苦的“青风暖”志愿服务以及以巩固和壮大志愿者队伍为目标的“紫徽章”志愿招募活动。为服务青年文化提升、成长成才拓宽了渠道,搭建了平台。
三、“微行动”品牌活动的企业收效
“微行动”启动以来,先后开办各类思想教育学习班110场次,举办各类青工技能培训及竞赛33场次,成立青工岗位技校23个,签订师徒合同1290份,征集评选“五小”成果229项,获奖133项,其中大部分成果在集团范围内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间接创效两千多万元;选树身边青年典型30人次,成立“微行动”定点服务站14个,参与各种服务的志愿者达520人次,《大庆油田报》、《油田装备报》等媒体多次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青年“微行动”品牌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年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青年员工“忠诚团结,科学务实,敢为人先,追求超越”的精神风貌和蓬勃活力,真正调动青年员工投身“石油报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赵文.略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团组织促进青年发展[J].学理论,2010,(13)
[2]共青团无锡市委员会.繁荣青年文化服务青年发展[J].江南论坛,2008,(11)
[3]侯劭勋."两新"组织团建有效性问题探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曹彦鹏.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是共青团吸引和凝聚青年的法宝[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