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的基本路径探讨

2014-04-29 22:50李娜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发展

李娜

摘 要 回顾公共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它经历了从干预模式到市场模式的演变。而其在中国漫长曲折的发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在公共管理加入了定性研究色彩之后,公共管理又迈上了不同于之前的发展道路。到现在,定性研究也成为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定性研究 发展

一、引言

科学的研究离不开有效的科研方法,任何科学能够进步也都跟随着方法的进步而取得进步。这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共管理领域研究中亦是如此。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公共行政学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模式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公共管理更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兴的应用于实际管理的交叉学科。从近代到当代,从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公共管理经历了从干预模式到市场模式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在适应历史的潮流中,公共管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发展至今,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然融入到了公共管理中。现今已成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的名字叫做定性研究方法。它作为社会科学的“经典”、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也被国内众多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并应用于实际。

那什么是定性研究方法呢?定性研究的英文名为“qualitative research"。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曾被译成“质的研究”,大陆地区也有部分学者将其翻译成“质性研究”或“质的研究”;但在公共行政领域,“定性研究”的说法更为普遍。所以,总结看来,定性研究就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外,进行观察、访谈、实物收集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原始资料包括场地笔记、访谈记录、对话、照片录音等等。而在国外对定性研究基本内涵不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总的概括有以下几种:(1)定性研究是一种用文字来描述现象并且得出结论的方法,而不是用数字加以度量分析,最后推出结论。(2)定性研究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文化、人以及群体行为特征,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方法。(3)定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以复杂的、独特的、细致叙述来理解社会和人的过程。(4)定性研究是理解人的现场研究,一般以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或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5)定性研究是从非普遍性的陈述、个案中获得印象和概括的过程。

二、国内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现状的述评

定性研究在之后的发展正逐渐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当然也很快在应用性较强的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被称之为“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成为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方法及手段。它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在主体以及参与互动的他人对社会客体赋予意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公识的规则或知识也是如此产生。对这些规则或知识及其产生过程,需要用通俗的言语进行总结推论,很难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研究。因为定性研究通常趋向于运用访问、观察和文献法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主观的理解和定性分析进行研究,所以,众多公共管理领域的学者将它引用到了公共管理的研究。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不断发展。随着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以及学术界的研究,公共管理的概念也相继传入国内,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在历经曲折后于最近20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人员对公共管理领域内许多重要的前岩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它是一个大规模协调人类共存与合作,具有社会管理工程特性的学问。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与人类文明相伴,从人类群体存在起,管理就无处不在。它帮助创造了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舞台。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又是与现代技术、现代理念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与时俱进的学问。历史上,它至少有过数次历练与重生的经历。在每一次的历练中都有不同的科学因素加入到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去。而定性研究对公共管理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回顾定性研究被引入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史,可谓曲折坎坷。在最初的中国,定性研究并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更谈不上规范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研究者为了弥补在定量分析法方面的空缺,主要注重定量分析法的发展和研究而忽视了定性分析法。但从总体来看,定性研究法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时间较短,在一定水平上来看,定性研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一方面,想要构筑精致的政策科学以及推动政策分析的科学化、定量化是大多数管理学者的研究兴趣,但是现代公共管理研究同时面临着政策失败的现实困境以及传统实证主义受垢病的方法论危机,需要在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视野中进行方法论的重构。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中国公共管理学者的学术训练以思辩为主,因而比较容易认同定性研究。但在应用过程中,许多学者容易模糊规范研究、思辩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界限,将公共政策定性研究等同于规范研究或思辩研究。

定性研究的众多方法之中,有一些受到了公共管理学者的重视。其中,现象学方法,案例方法,叙事方法等都已经引入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在1971年,柯肯哈特(Kirkhart)将定性研究法中的现象学方法引入了公共管理研究。而贝利(Bailey)也认为,案例方法适合探讨大量公共管理的研究问题。赫梅尔(Hummel)认为叙事方法有助于产生和积累公共管理知识。但在之后的应用发展当中,我们也发现定性研究这种寻求创造性的方法,是非常有利于解决一些公共管理领域一些本土化研究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形成根植于中国经验的理论概念和知识体系。而中国本土化研究的不足,正是国内公共管理学科认同产生危机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定性研究法更适合于发展中国现实的概念体系和系统知识,有利于学科本土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定性研究方法对于解决公共管理学科认同危机的学科本土化方面,具有自身特殊的价值和功能。

然而,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辩证的看待一件事物的发展。公共管理定性研究的基本路径毋庸质疑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之处。定性研究方法自身作为一个学术型发展研究的产物,自身的构造、模式、应用方法及发展也存在着一定外界的争论。尤其是许多定性研究的教材、案例是针对广泛的整个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而写成,在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缺乏针对性的确定,不能一阵见血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没有较为完善的针对性。例如:如何在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领域,如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到公共管理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研究问题。然而,由于定性研究问题的特点与定量研究迥然不同,这客观上注定了定性研究问题选择的艰难性和复杂性,所以我们在未来还要继续对定性研究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使得定性研究法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公共管理领域中去,为公共管理領域的研究继续做出巨大的贡献。

三、总结

时至今日,定性研究法引入中国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在经历了一些列曲折的发展之后也得到了学术界的不断认可。我们依旧认为,定性研究法的引入是中国公共管理研究领域进步的一大体现。在其应用方面,相信国内的学者能够不断进步,为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研究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乐夫,陈干全,李伟权.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及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范柏乃,蓝志勇.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M].科学出版社.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牛关丽.公共行政学观照下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