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环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存在着相互脱节、内容重复等情况。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时代发展促进了人才需求的变化,这必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存在着相互脱节、内容重复等情况,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又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会计模拟实习的资料及设备与企业实际的环境差距太大,导致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
本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文献资料、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比较研究等各种方法,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进行探讨,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构建了“校企合作交替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构建“校企合作交替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即,每门课程课程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企业的工作流程,找出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与相关人员座谈,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再回到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完成1门课程在校、企之间的一次循环,各门课程全部完成循环后,将进行校内分岗位综合实训,最后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至少6个月。
二、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分行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就业导向、岗位需要、 能力、素质并重、优化协调原则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序化,构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行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原有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操作、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出纳实务、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实务、会计法规、税收法规与纳税实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重构后的课程体系由职业素养与规范篇、超市篇、经贸公司篇、旅游酒店篇、房地产开发篇、建筑施工篇、木材加工篇、设备制造篇、政府、事业单位篇构成。
三、创新了教学模式
课改后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将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全面实现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将传统条件下由教师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及业务提示的被动受教式教学模式,改为主动获取式教学模式。
现以制造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设备制造篇为例,说明一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向学生播放制造业经营过程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对制造业的经营全过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2)学生分组讨论会计工作的核算关键点。
(3) 师生共同探究会计核算方法。
(4)先由学生提出核算中所需的原始单据及相关数据,后由师生共同完善。
(5)导师按学生要求提供相应资料,由学生自行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从而完成手工会计处理。导师随时指导,提出学生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共同总结、归纳出正确的业务处理。
(6)设备制造篇课程结束后,由导师带领学生到企业,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与探讨,找出教学与企业工作实际之间存在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由企业对學生的业务考核。
(7)导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及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任务完成的质量,学生的岗位胜任程度以及企业对学生的考核等几方面完成对学生进行的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综合评价。
四、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实施保障体系
1、教学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课程,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工作过程,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将能力本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以实现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课题组各位任课教师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相继出现在课堂。项目教学法是我们在授课过程普遍采用的方法。按照项目化课程设计中所设计的项目与任务在设定情境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施,做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对岗位工作了解、熟悉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企业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评价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全凭期末的一张试卷。且这种评价,也单单是教师的评价,其实,学生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非常必要,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评价,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好坏,不是通过生产商的自检决定的,最有发言权是我们“产品”的“消费者”—用人单位,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你的产品才能畅销。因此多方面的评价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4、课程实施条件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为导向。因此,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模拟实训场所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5、教师执教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由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不再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而是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了解各行业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才能更好地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具备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整体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