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兵
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与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有实验证明,当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的时候,运动会促使血糖上升,肌力增加,精神饱满;如强迫他们从事体育锻炼,血糖会下降,导致肌力减退,并很快会出现精神倦怠的疲劳症状和消极锻炼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能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体育学科教学来说,中学生身体、心理发育相对成熟,体育教学则偏重于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健全,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方面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提高课堂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兴趣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从一开始就把体育活动看成“玩”,他们这种随意性纯粹是内心真实的需求,而不是做给老师看的。体育教师教什么,他们就“玩”什么,只要能活动,他们就感到身体舒服,满心欢喜,因而表现出精力异常充沛,永远不知疲倦。但他们缺乏耐性,这种需要不强烈,不稳定,也很肤浅。所以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练习的意义,使“玩”和“练”很好地结合起来,要让“练”有所得,“玩”有所悟。使他们对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的效果感到需要,从而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最终变成动力,成为个体强烈的内心需求,并能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毅力。
二、让快乐伴随学生成长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
1.抓好课堂常规。
好的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先决条件。课堂常规不好,组织就不会好,场面混乱,教学效果肯定更不会好,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乐”了。
2.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配合,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信心,百倍的努力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学习中去。
3.運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
要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就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因此,就必须准备一些使他们快乐学习的条件。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课中经常注入一些新东西,变换一些新形式,并加入一些音乐、美术等其他元素,学生的兴趣马上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就不同了。小学体育教学最好多准备一些游戏或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既符合小学教学规律,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需求;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了身体锻炼,又达到了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目的。
三、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求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并取得进步时,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会更加热爱这个体育项目。有了兴趣并形成了习惯,或许这种体验将维持很久甚至终身。因此,要想使小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由于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必须要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决不能一概而论。
四、让关爱普及全部学生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一些或个别,不能只喜欢或只关注优生和听话、乖巧的学生,而更应该以平和、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的孩子。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也要如此,体育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和一双慧眼来了解我们的学生,真正关心起他们的内心需求,而不要始终把我们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中的运动量。体育教学中,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将容易疲劳而影响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量太小,对集体的影响就小,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每堂课的练习次数、时间、距离、速度、耐力、和重量等,把难度大的和难度小的,熟悉的与生疏的身体练习交替进行。
五、教师教法与组织形式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息息相关
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上课形式来说,对准备部分要坚持多样化,灵活性的原则。把枯燥无味的跑步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把死气沉沉的徒手操变成青春活力的韵律操。高质量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都是丰富多样的。有队形新颖的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各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如“找伙伴”、“贴膏药”等。这样既达到了慢跑活动的目的,又起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需要,让各个运动水平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锻炼中来,并从中获得学习的满足,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另外,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和内容有新鲜感。在教法上要求教师言传与身教并重,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参与到活动中去,给学生做好榜样;恰到好处的鼓励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运动水平较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的鼓励和有效的协助将大大增强他们参与锻炼的自信心。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总之,影响体育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广大师生摆正思想,认真落实新课标下体育课的意义和作用,加上体育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到科学、周密、严谨,提高体育课的授课质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相信在这样周密而合理的安排下,学生们一定还会对体育课抱有莫大的热情,还会爱上体育课的,还能在体育课中轻松的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目标,从而全面健康的成长。
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