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苗苗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度,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对于幼儿的一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怎么把握好这个连接点呢?我觉得的首先要了解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区别,再从区别处入手,才更有效。它们区别在哪里呢?通过这段时间的探究及观察,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环境差异
班级环境:从突出生活化,游戏化,到突出目标教育化。如厕所,从单独的卫生间,到集体的共享。
二、生活差异
进餐情况:从有人照顾的一日三餐一点,到自理的午餐。午睡时间的缩短,到课余时间的缩短。
三、教育差异
从相对综合化,到分清科目。从与游戏为主到以教授为主。从个人,分组,到集体教学。
四、师友关系
从帮扶变为自主。
五、家园沟通
接送方式,从家长送幼儿入园,到自己来园。根据观察了解了幼儿在适应性方面的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学习适应性方面依次是,倾听,理解,表达,注意力,书写等社会适应性方面的依次是,自立交往,时间观念。自制力,合作等有待提高。
根据以上主要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环境的适应,生活的适应。2、双向衔接,亲子互动。3、深度衔接,双向互动。具体措施如下:
(一)幼儿园应做到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追求生源及办学光环。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从小班就开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入学积极态度,使幼儿顺利走过幼小衔接这个“陡坡”。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可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戲,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
(二)小学方面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
(1)让其确定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
(2)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接触交流,培养团体归属感。
(3)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幼儿自己是几年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上的一分子,在外代表着这个班。纠正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讲的能力强于倾听的能力”等毛病,学会与人合作。
最后,重视游戏,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小学教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心理学,了解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顺应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主动建构学习,使幼儿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三)家长方面
1.增强幼儿的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社会适应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感到乐趣而并非压力,培养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
3.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家长应从开学前两周开始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去做。
5.为幼儿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家长为幼儿特开辟一个独立学习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
6.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还是接送比较好,但要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迷路找民警。其次 ,让孩子记住父母和其他负责接送的亲属的名字,记住家里的电话和父母的手机号码,记住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和办公电话。当然,为以防万一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写在一张硬纸卡上给孩子随身携带,告诉他在讲不清楚的时候把这个拿给警察叔叔看。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长的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创建美好未来。
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