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媛
摘要: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时,可灵活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例文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制作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
关键词:法律文书写作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例文分析法
一、课程教学理念
(一)课程特点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是法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所谓综合性,是指该课程涉及到各门法律专业知识及各项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知识及社区矫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等法律制度。所以,本课程一般在学生已学过一定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之后的高年级开设。事实上,一份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往往是文书制作者的逻辑思维、法律专业知识、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该门课程同时具备法律实务能力训练与写作技能培养双重任务。实践性是指法律文书写作是和法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法律文书课程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的案例及制作要求,制作出符合规定的法律文书,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要从务实致用出发,不断培养训练学生采用法律文书语言、结构形式对法律活动进行记载和反映的能力。
(二)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我们在进行法律文书教学时,根据该课程的以上两个特点,以法律原则和精神为核心,从司法实务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出發,从文书的基本概念、法律依据、格式结构、写作注意事项等不同方面入手,在培养学生对法律文书写作基本理论以及所涉及的主要法律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其具体的文书写作能力及法律应用能力。由于学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尽管安排了学生到实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实地演练,但是每一个学生不可能通过实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法律文书的制作流程都操作、体验一遍,因此,课堂的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应该是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文书学习,培养法律文书制作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
基于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其中,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例文分析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一)“任务”的设计方法
总体而言,对于模块的学习,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大多数模块中的各个情境是基本按照工作流程涉及的具体文书写作任务进行编排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可根据该模块虚拟一个工作环境,与当前模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相关。假定学生处在其中的工作岗位,根据该岗位任务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法律文书写作。对文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完成这一工作任务的过程。这样,能够使个情境的内容得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展现。由原来的根据学习内容确定任务转变为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通过这一工作任务,可激发学生的对已学的相关知识的回忆,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在此基础上主动去吸纳新的知识,并进行实际的运用,发展能力。
设定任务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前提。在设定任务时,要从模块整体出发,进行统筹设计,使得各情境的任务与任务之间、情境内所涉及到的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在开始学习一个模块时,在提出具体任务之前,教师须对模块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进行讲解。在每一个模块学习之后,应引导学生对本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在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的基础上, 吸纳和掌握新的知识。
(二)案例教学
以上所说的任务,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才能得以体现的。尽管教材中的每一类法律文书都有相应的文书示范,并在课后给出案例要求学生制作相应文书。但是,如果只限于采用教材上的实例进行学习和练习,显然不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使案例与设定的任务能够更好的结合,从而达到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法律实践的教学目的。
根据每个情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选取典型实例,包括案例及文书范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分析,从而对文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制作流程、法律依据、格式规律等进行学习,并对一些法律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顺利实现从对法律知识、写作理论的掌握向法律知识、写作技能的运用,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的锻炼过渡转化。具体做法是:
首先,应该大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案例材料。除了教师收集材料外,针对某些情境,可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进行案例收集整理,再由教师对其选择的材料进行简单讲评,并从中选取进行实训的案例材料。
其次,必须做好案例的选取工作。这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只有选择了恰当的案例,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案例选取不当,不仅起不到案例教学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困惑或是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反感。所以,在选取课堂教学案例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针对性,以符合教学需求为基本条件。如前所述,案例中应该贯穿或是能够较清晰的反映相应情境的各个知识点。教材中大多数学习情境都能够收集到丰富的实例材料,其中不乏经典的、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但是有些案例涉及到较深奥的法学理论问题,或是案情本身过于复杂,难以较好的体现相应教学情境中的各个知识点,则不宜选择。2、源于当今法律实践。尽管不排除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材料进行一定的修改,但是案例仍应该是对法律事实的真实记录,以保证教学的实践性。3、启发性。即所涉及的知识点应该是隐含在案例中,学生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才能得出一定的结论。避免案例过于简单、直白。当然也要避免案例过于晦涩难懂。
再次,是对案例的实际运用。这可分解为模仿写作及独立制作文书两阶段。模仿写作阶段,在课堂上给出较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模仿优秀范文的写法,写作文书或文书的某一部分。法律文书的结构、用语较固定,通过模仿,可增强学生对文书的固定结构、用语的记忆。而通过对优秀范文的模仿写作,还可让学生体会写作方法的运用、详略的恰当处理、说明的要求、叙述与说理的结合、语言风格等。仿写的目的是为了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独立制作出规范的法律文书的能力。
最后,就可提供完整的案例,让学生按要求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学生对文书的写作可根据教学情况,安排在课后进行。教师通过认真批阅学生写作,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传阅优秀习作。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要求学生将文书制作完成后,对照格式规范并斟酌措辞及句式结构,仔细修改。然后进行自我点评,总结制作文书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或是让学生互相交换各自制作的文书,进行修改点评。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以完成任务为驱动,以案例为指引,将各模块各学习情境分解成一个个连通岗位技能需求与教学目标的任务,从而使理论与实际得到很好的结合。
三、例文分析法
(一)对优秀文书范例的赏析
对教材中给出的文书范例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来源于实践的,能够反映相應的文书知识点的优秀文书例文。在各情境的教学中,将对范文的赏析与文书相关理论讲解相结合,可使理论知识等到更形象的呈现,同时对文书范例的赏析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书写作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深入透彻的掌握。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书的阅读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范例。
由于大多数法律文书的格式结构、用语都较为固定,所以通过阅读范文,基本上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通过阅读一篇规范的例文,一方面可使学生基本掌握其结构框架,为制作同类文书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文书中的各个部分的规范用语及句式。例如,对于民事起诉状的制作,事实部分是写作的要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找出例文中原告、被告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以及双方发生民事权益争议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情节和后果。通过对范文的细致分析,让学生具体的感知各个要素的写作模式和要求,把握写作的规律和特点。
这样,通过范文赏析及知识讲解为文书写作打下基础,通过对制作文书进行点评,又能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制作能力的提高。
(二)病文改错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写作有一定恐惧心理,如果直接给出一篇案例,让学生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不少学生会觉得太难,无从下笔,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设计、安排一些病文。这些病文的问题可从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完整、表达不明确、用语不准确、内容不合法等各方面设计安排。引导学生比照文书格式及优秀例文的写法,让学生讨论,找出其中的不足、缺漏、错误之处,思考该如何修改,再由教师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可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不该怎样写,能够有效防范在今后写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再次强化学生对文书所涉及的各知识点的掌握。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将例文分析法穿插于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中,其中还可辅助以观摩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制作法律文书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吴旭莉: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第453期.
[2]李蓉:论法律文书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4).
[3]梁忙海: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情境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科技.2008(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