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新闻的产生建构和效果初探

2014-04-29 00:44滕瀚王传宝
新闻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生构建效果

滕瀚 王传宝

摘 要:大数据时代,数据在掀起信息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引领了新闻媒体发展方向和传播形式新变化。其中,可视化新闻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样式和报道方式,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领域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要载体。本文从可视化新闻的产生、构建、效果3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究可视化新闻出现的动因,构建中的特点和变革性影响,从而为新闻可视化这一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新闻报道模式留下有益注脚。

关键词:可视化新闻 产生 构建 效果

可视化新闻是以数据为核心,以信息为支撑,以可视化为基本载体的跨媒体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的内涵就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可视化新闻的具体呈现离不开数据这一核心要素。1989 年,Robertson Card和Mackinlay在《用于交互性用户界面的认知协处理器》一文中,基于科学计算可视化首次提出信息可视化的概念,即“使用计算机支持、交互性的视觉表示法,对抽象数据进行表示,以增强认知”。①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可视化新闻也承担着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是可视化新闻的支撑点,只有当可视化新闻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才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而可视化新闻有别于其他的新闻报道形式的特征,便是“可视化”。当然,这种呈现方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信息图表化或者图像化,更与视频新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新闻可视化产生动因浅析

在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媒介生态环境”,这些信息以其更新速度快、发布周期短、内容含量大等特征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获取体验。然而,人们有限的精力接收与信息的无限推送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此,在当前的媒介传播环境中,信息的传播模式出现了由“大众化”向“小众化”转变的趋势,受众面对纷繁众多的“小众化”和“分众化”传播,陷入各类媒体的“信息轰炸”,形成一轮新的“选择性障碍”。如何实现受众对于信息的高效接收,成为摆在所有媒体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新闻可视化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传播环境驱使

可视化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呈现的新模式,除了能够完成一般新闻报道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外,更凝结着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制作者们精密编码的过程。也就是说,一篇可视化新闻报道的产生,往往要付出比同样主题的其他新闻报道样式更多的智慧劳动和制作时间。正因为如此,在把新闻事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之后,广大受众也更加容易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和想要获知的关键信息。

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发布的准入门槛日益降低,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布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客观上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原本就已经达到海量的信息变得更加庞杂和丰富,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也正因此悄然发生着改变。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大众传播中,自媒体推送的无限庞杂海量的信息和受众希望快速准确获取关键重点信息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传播环境催生了可视化新闻的产生和发展。

(二)受众需求指引

在新闻报道中关于受众需求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这里就从受众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可视化新闻与受众需求的契合点。从生理角度看,可视化是利用人们对图形快速识别的能力,将事物转化为形象化的视觉表征形式,②并借助人脑的视觉思维能力,帮助人们理解大量的数据信息,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以便于信息传播和大众解读。从心理角度看,实现了受众对信息实体粒度的最优化追求。所谓信息粒度,是指“对信息和知识细化的不同层次的度量”。信息实体粒度越小,所包括的信息量越小,信息越详细;反之,信息实体粒度越大,所包括的信息量越大,信息则越模糊。新闻报道中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详略程度是成反比的,而受众却想在最大的信息量中获得最详细的信息,可视化新闻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是在大信息实体粒度前提下通过数据支撑的可视化呈现,详细反映新闻事件的报道样式,以此充分地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实体粒度的最优化追求。

(三)传播功能拓展

可视化新闻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拓展、拓宽了传播的功能,虽然这些传播功能并不一定是可视化新闻独有的,但一定不是所有新闻报道样式共有的。从广度上讲,在媒介层面所造就的“地球村”中,用世界的语言讲述发生新闻,传递自己的声音,并让这种声音入耳入心,是新闻生产者的职责和使命。可视化新闻破除了语言上的制约和障碍,让国际传播更加直接、快速。从维度上讲,可视化新闻是连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重要新闻报道样式。一方面,以印刷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图表化新闻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促进传统媒体通过数据新闻向新媒体靠拢;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也以图表新闻为基础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公开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对可视化新闻的制作。从美度上讲,可视化新闻是受众碎片化、轻阅读背景下的一种传播手段的自我调适,把抽象的信息具象化,把零碎的信息系统化,使新闻报道更具有可讀性、悦读性和易读性,从而达到美度的要求。

二、可视化新闻的建构特征

本文所探讨的可视化新闻,不单单指狭义范围的新闻图表化或者表格化,同时也涵盖了在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核心,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可视化新闻。也就是说,可视化新闻并不仅仅是在纸质媒体中的平面展现,它还依托网络技术出现于各种新媒体中。界定清楚范围,可以更好地分析可视化新闻的建构特征。从而可以发现这一新闻报道样式的创新和独到之处。在建构过程中,可视化新闻完成了自身的“三化”,也就是复杂关系简单化、平面新闻立体化和“独家”新闻“众包”化。下面分别从“三化”来对可视化新闻的建构做一简要分析。

(一)复杂关系简单化

可视化新闻可被视为一个不断提炼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把原始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把复杂的事实组织成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可视化新闻时,受众的获取信息效率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要想快速、准确地传达海量信息的价值,实现信息粒度最优化传播,在可视化新闻的制作中,信息结构设计师功不可没,其基本任务是设计所要表达的信息,即在复杂环境的信息中提取主要内容,并能够将其清晰、美观地展现给大众。在信息图表中把视觉语言作为传达信息的方式,可以将文本形象化、信息秩序化和时空层次化,通过在图表中综合运用图像、文字、色彩、符号等视觉信息,并利用一些手段处理某些单靠数据或文本很难表达和解释的信息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视觉语言提高信息图表中所要传达信息的丰富性、感染性和交流认识的效率,从而把复杂的新闻事件简单化。

(二)平面新闻立体化

可视化新闻还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把平面信息立体化,当然也可以通过视觉的效果将不同时段所发生的信息呈现于同一个平面中,将信息趣味化。平面新闻立体化的构建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2加N维可视化新闻。2加N维可视化新闻是二维可视化新闻高级发展的形式,它包括三维新闻可视化和多维新闻可视化两个组成部分。第二类是网络可视化新闻。网络可视化新闻不同于2加N维可视化新闻,这是因为网络新闻没有固定的层次结构,两个节点之间可以有多条路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及属性数量都是可变的,网络新闻可视化的开放性更强。

也就是说,可视化新闻利用通用的视觉语言,对纷杂的信息进行富有想像力和智慧地设计。在这种设计方式中,空间时间化,时间空间化,逻辑节点化,三者之间互相共生又互相作用,共同体现信息的价值,使得原本平面的新闻立体起来。

(三)“独家”新闻“众包”化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媒体的新闻报道在速度和时效上面常常会输给一些自媒体用户所发布的信息报道,“独家”报道也在网络工具的运用中不再熠熠生辉。速度为王固然重要,但在这个毫秒相差无几的时代,把新闻事实讲述得更加清晰明了,更加具体和客观也同样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可视化新闻到目前为止,在时效性上并不是最为优秀的新闻报道样式。然而它却把这种“独家”报道的缺陷让渡给大众,实现可视化新闻报道的“众包”化。

如果给“众包”下一个定义的话,它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和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③“众包”新闻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卫报》的数据博客(Datablog),它为广大数据新闻可视化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受众允许在线上自主获取和检测数据新闻的相关数据和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在线下通过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新闻的创作,再通过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介与数据新闻方面的专家进行互动,以达到数据新闻价值的再生能力,力图将数据新闻对新闻事实的讲述展现得更加清晰和明了。

三、可视化新闻引领新闻报道变革

可视化新闻这一新兴的报道样式并非昙花一现,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媒介环境动因、广泛的受众需求,并具备多样的传播功能。在可视化新闻的建构过程中,它遵循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在跨越多种传播媒介的过程中实现多维立体的呈现。受众并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成为大数据背景下可视化新闻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可以预见,可视化新闻必将引领新闻报道领域的巨大变革。

(一)可视化新闻重树信息发布传递模式

在自媒体时代,传者和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一个普通的受众也可能是一个新闻事件的信息发布者。然而,在这种传播过程中,传者通过一定的媒介把信息发布出去这一基本的信息传递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

可视化新闻的信息发布模式并非仅仅如此,除传统的发布传递模式以外,在一些可视化新闻,尤其是网络中的可视化新闻报道中,它更加注重受众参与其中的信息发布价值。一个可视化新闻报道的呈现,并不是这条新闻的终结,而恰恰是这篇新闻报道的开始。广大的受众可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或者是数据,直接参与到这篇新闻的重构和完善的过程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关系是兼备和随时转换的,参与新闻制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了解新闻事实的过程。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不同受众思维的轨迹和传达的态度,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这种形式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新闻本身所具备的信息价值。这在以往的新闻报道样式中是不多见的。

(二)可视化新闻提升受众信息反馈价值

在美国大选中,《纽约时报》制作的大选时间图是提升受众信息反馈价值的典型范例。在《纽约时报》制作的时间图表中,时间不仅仅是单纯的串联线索,更是研究问题的元素之一。这张图表将跨度大、线索多的现象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图表中信息的叠加,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刺激读者去思考、发掘美国总统竞选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因素,甚至能让读者联想到宗教、种族、地域等多方面的信息。

可视化新闻之所以能够提升受众信息反馈价值,扩大传媒受众的选择,提供对应性信息,增强新闻的指引性和针对性,并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新闻信息消费群体的新闻理性,④是因为可视化新闻的背后有庞大数据的支撑,信息趋于思维化和逻辑化,具备了智能新闻的特点。与之相对应,受众信息反馈价值自然也会相应提升。

(三)可视化新闻拓宽媒介新闻报道思路

大数据技术渗透到新闻生产的核心环节,大数据技术重树新闻质量标杆,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受众反馈的价值,大数据技术拓展用户分析广度与深度。在大数据技术等因素的推动下,新闻业务将实现一些方向性的调整,⑤尤其是对于某些新闻媒体来讲,可视化新闻的出现是解决其新闻报道困境的良药。

在新闻生产过程中,采访是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国内的商业性新闻网站并没有采访权,这就给其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受众上造成了一定的困境。然而,可视化新闻出现之后,这些商业性新闻门户网站可以通过整理数据,以制作信息图表的方式向网站用户展示新闻事件,而不再是单纯地同质转载和转发。

当然,可视化新闻的出现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其一是容易用专业技术眼光代替社会效益;其二是在可视化新闻的呈现中,受众更加依赖与视觉的呈现和冲击,对文字等其他的新闻呈现方式变的迟钝和缓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众媒介素养的一种退化。因此,可视化新闻要想解决好上述问题,还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解:

①崔娜.面向用户需求的专题新闻文本集[C].可视化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②张宇雷,刘湘琳.基于视觉元素的数据可视化感性特征的探讨[J]. 设计艺术研究,2012年12月。

③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cn/%E4%BC%97%E5%8C%85[DB/OL].2013-5-8。

④杨玉敏,王洪涛. 信息可视化技术推进新闻智能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1月20日,第15卷 第6期。

⑤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2013(1)。

作者简介:滕瀚,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王传宝,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教授。

责任编辑:邰山虎

猜你喜欢
产生构建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论分镜头脚本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应用
当代城市综合管理形成的背景分析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