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超
知道“囧”吗?2008年,古老的“囧”字独领风骚,被评为“200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成为内地网民最热衷使用的汉字之一。那知道“槑”吗?不知道?承认你的out吧!继“囧”字在网上引起一阵“骚动”之后,“槑”字又在网上大行其道,一时间“雷”倒不少网友。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槑”,一个尚且是呆了,两个在一起就不仅仅是呆,而是很呆了。上Google随便一搜索,什么“史上最槑球队”“最槑最雷人”“囧头槑脑”等词条铺天盖地,多达480万条。这个很傻很天真的“槑”字到底是古已有之,还是原创象形?它到底凭着怎样的魅力一夜之间就横扫网络呢?
通过查检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槑”字和“囧”字一样是古汉字翻新而成的火星文,它的原意实在和“呆”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
某,酸果也,从木从甘阔(莫厚切),森,古文某从口。(《说文解字》)
某,酸果也,此是今梅子正字,说见梅下,从木甘阔。此阔谓义训酸而形从甘,不得其解也。玉裁谓,甘者,酸之母也。几食甘多易作酸味。水土含而生木之验也。某厚切,古音在一部。槑,古文某从口。(《说文解字注》)
《类篇》同髁省,或作某,通作梅。《木草》:梅,杏类。倒杏为呆。(《康熙字典》)
徐中舒先生在《汉语大字典》中将“槑”的义项归纳为八条:一、袡即柟,《尔雅·释本》“梅,柟也”;二、果木名;三、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四、梅树的花;五、悲酸貌,《篇海类编·花木类·木部》“梅,悲酸尔”;六、节候名;七、商代国名;八、姓。
由上可知,“髁”字的义项除几个专有名词用法外,大体等同于“梅”,其义项多由“梅”引申而来。而现实网络用语中的“槑”已经完全跳脱了以上的任何一个义项,与古汉字的释义相差十万八千里。
那“槑”字在网络中到底有哪些释义,又是如何产生这些义项的呢?
“槑”字能在网络上流行并非偶然,它的字形就如两个呆头呆脑的大头娃娃手牵着手凑在一起,在網络话语中非常形象地表示“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
(1)2008年是“雷词”爆发的一年,新的流行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赞占了各大网媒、甚至传统媒体的显要位置。如果下面这些话你没听过几个,肯定会被人说很“槑”。
(中国新闻网2008年12月17日)
(2)玩家通过个性签名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内容,不论是对自己心爱之人“爱你一万年”的情感流露,还是碰到事不关己的“我是来打酱油的”,或者是看到某画面被雷到“外焦里嫩”的“囧”心情,甚至是想形容某人“很槑很山寨”,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准确表达,让人倍儿感亲切。
(人民网·游戏频道2010年1月22日)
(3)各位低调的特工大人,可真是名字够囹,表情够萌,衣装够槑,性格够雷啊。
(人民网·游戏频道2009年3月12日)
(4)首次演反派,吴佩慈表示看了很多贩毒电影,但她坦言女毒袅角色的电影不多,挑战也增加。吴佩慈五月中旬接拍爱情轻喜剧《槑来囧去》,下半年另有一部以女子监狱为题材的电影在等她。
(中国新闻网2009年4月21日)
“槑”字作呆解的这一义项并非网络原创,而是来源于陕西方言。陕西人常说:槑怂,槑得很,老槑等,都是来说明一个人很呆,很傻。相比网络释义,方言中的“槑”字更多了一份表示喜爱的感情色彩,多是大人们对小孩的爱称。
“槑”字几乎充斥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网友们乐于“槑”在一起。随着“槑”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又引申出幼稚无聊、矫揉造作等意义。网友将幼稚无聊的电影称为“槑片”,看完“槑片”,大家都“槑”住了。比如:“当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历史大片《赤壁》上映后,办公室职员议论纷纷:‘简直就是槑片的开山怪,看完之后,立刻让大家槑成了一片。”
随着“槑”字的流行,这一生僻怪异的古文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人们不再叫它“双呆”,而开始知道它的读音“梅”。于是,在“梅”这一读音的基础上,“槑”的义项又有了新的拓展与变化。其一,以“槑”直接代替“没”,有网友就给自己的相册、主页起名为“槑心槑肺”,不仅传达出“没”的否定含义,更传达出一种亲昵的感情。因为“槑”字的样子形同两个小人手牵着手,用来表示情侣热恋中的状态再恰当不过了。而恋爱中的男人女人,常常被网友们笑称智商降低,这种甜蜜的“呆呆”,既形象又达意。其二,以“槑”谐音代“美”使用,如网络上一部人气很高的小说就取名《槑轮槑奂》,而各种“小槑女”更是活跃在诸多论坛之中。
古汉字千千万万,为何网络流行的却凤毛麟角?“槑”“囧”到底有何独特的魅力呢?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都很象形。“囧”字如同一张人脸,那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八”字眉毛和一张张口结舌的“口”充分地表达出了这种尴尬的心情;而“槑”字是两个呆子凑在一块儿,自然是很傻很天真。与其说这些字是汉字,它们更像是些表意的符号,因受到新一代网民的认可而被广泛使用;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字与网络语言本身的要求贴近。网络语言的两个主要特质是生动性和创新性。一方面,网络语言从整体上看比较生动活泼,力求拉开与主流表达习惯的差异,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网络用语力求创新、创意,用不同一般的表达方式体现出“酷”和时尚。
对于“槑”“囧”等网络汉字的存在,我们不妨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不拒绝一切新鲜词语,但择其善者而从之。对那些能承担起正常的社会交际功能并被社会大众接受,又有文化品位的词语,我们支持它、欢迎它;对那些在语言运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交际作用并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词语,我们规范它,使其能够健康地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