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其美的体现

2014-04-29 11:08石欢欢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学形式美的

石欢欢

【摘 要】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是随着工业革命机器的应用和大批量生产兴起的。设计作为位于上层建筑(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一门学科,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因此,设计在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受成本、伦理和美学等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设计;美;制约

设计以现代科技和大工业生产为基础,将大众消费需要和大批量工业生产相结合,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有自己的特点,以功能为根本,是结构、材料和相应的科学生产条件相结合的产物。设计的功能是否恰当、工艺是否合理、产品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是否有经济效益、是否符合美的规律等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设计的概念是变化的,它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总体审美和艺术形式的发展而变化,内涵也随之而变,总而言之,与时俱进是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

一、设计的美的制约因素

设计有其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而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功能、材料和技术等方面,价格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精神属性则表现为美学和伦理,美的因素则根据个人的审美而不同。设计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权衡的过程,成本、功能、道德、美学等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设计,其中的每个因素也互相制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权衡中做一个优质的结合,发挥设计的最大功效。然而在不同形态、不同功用的设计中,各个因素的侧重面会有所不同。

设计的美建立在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设计产品的外形是最易吸引人的视线的,设计的外在形式反映物的本质,而外在形式多通过不同的材料、造型和色彩来表达。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形式美与功能几乎融为一体,多数产品在考虑功能的同时也兼具美学因素。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设计的美的内核也在与时俱进,天然生态、健康也成为美的一个内核。

(一)功能

人们造物,首先是为了使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建立在大批量生产基础之上的现代设计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的手段和方式,设计的使用价值,是其作为有用物而存在根本属性,设计的有用性是第一位的。正如路斯所说,“形式追随功能”,我们所说的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形式必然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

(二)科技、材料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设计正在向艺术与科学统合的深层发展,从物质到非物质,从感觉到精神、意识、思想,而这一切都与科学与技术密切相关。功能和造型实现的基础条件是构成产品的不同材料和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术和加工手段,决定着设计具有不同的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器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使设计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科学与艺术结合,使功能与美更趋统一,在高科技和无损功能的情况下,设计之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内涵。

(三)道德

设计的道德哲学,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表层上涉及以人为本、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这个“人”,其实是一个“人群”的概念,设计与造物均是由人做同时是为人的,满足大多数人拥有的需要,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而如何通过设计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才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设计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既是环境可持续的问题,又是伦理道德问题。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赋予了设计以新的视角,也赋予了新的含义。

二、美的体现

自人类造物以来,科技、材料、美学、道德等因素构成了设计,但每种因素在不同形式的设计中其存在形态是不一样的,其结合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了我们常见的各种不同功用的设计。

那些与我们日常保持亲密关系,形式很美,但功能性不是很强的设计,其美的因素更强一些,形式大于功能。这些设计在保持设计的美观新颖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情感、审美和心理需求。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脱胎于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和我们生活中那些有创意好玩的玩偶、创意家具以及现在高科技产品延伸出来的设计附属品等,以其新颖的造型、亮丽的色彩以及夸张、对比、变形的形式,直接利用人的感知,满足人们最本能的对形的偏好,更能在与人的交流中刺激人们的情感,使人产生美的感觉。随着人们对审美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在家居设计中,软装饰无疑也成为整个空间设计的附属品。

对于那些实用性很强的设计,满足人们现实的使用需求,这种设计的技术成熟、成本低,实用性很强,却常常并不美观,功能因素大于形式因素,这类设计我们应在不妨碍其功能、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投入情感、美学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系列电器发明。彼得贝伦斯为德国AEG公司设计的电风扇,他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产品的良好的功能,而这种电风扇的一直沿用至今。

高科技产品属第三次信息革命的产物,功能依旧是主导,而形式是依附于功能自然而然产生的。现在生活中的网页、软件等产品,这些产品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人们接触的最多的是关于产品的形式和产品的使用层面,主要涉及功能的可靠、好用和使用方式的情趣化,这些产品的美主要体现于其界面设计。它的界面设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观的漂亮,它是包括用户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过程中用户的心理感受的全方位体验,这个体验过程也是一个加以美化使其更加符合人的情感需要的过程。这时对设计美的认识,已从简单的装饰层面上移开,进入到与人交流的层面上,设计的美包含着与人的审美互动的过程。

这时,用户对使用的硬件产品的主观美感表现,更多的是借助于设计品的附属产品来丰富,这时,将装饰赋予其设计品的附属产品,把复杂、冷漠的“高科技”隐藏在人性化、个性化的设计之中。例如我们常用的手机壳,以各种可爱的造型充斥着我们的眼球。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的内核越来越丰富。从简单的形式的美上升到了健康、生态以及与人的交流上,设计不但注重成本、功能等因素,更注重与人的交流,注重个人审美,绿色设计也把环保、健康因素考虑在内。设计在与时俱进,设计的美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马格林.设计问题:历史·理论·批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柳沙.设计艺術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李砚祖,倪建林.设计大讲堂: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美学形式美的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纯白美学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