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社会工业化文明迅速发展,我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对我们的负面效应。海德格尔后期的技术批判思想颇为引人注目。他深刻反思了人之栖居的扭曲沉沦,追问人之栖居本质,认为人之栖居首先回归自由的处境,将自我从技术理性侵害的危险中拯救粗来,达到真正的诗意栖居。
关键词:海德格尔;诗意;栖居
作者简介:肖丽娅(1982-),女,硕士,贵州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
“诗意地栖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何要诗意栖居以及如何实现其可能性呢?一般而言,我们对“诗意”的理解常常与浪漫、想象、非现实相关联,也就是说,诗意的栖居要超脱大地、超越现实,生活在一种近乎梦幻的生命境界中;而“棲居”则是人们选择的许多行为方式中的一种。然而,海德格尔对“诗意栖居”有着深刻的理解,“学会栖居”是海德格尔对人的终极关怀之理想追求。
一、 为何追寻诗意栖居
现代科技社会,极度膨胀的工具理性让我们随处可见异化现象,人的生存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在技术主义时代,人常常被沦为为技术的工具,当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技术时,依靠技术的力量去征服自然之时,人们便失去了他作为人的本质。因此无法本真的存在,遮蔽和遗忘了人存在的真正意义。人将处于异化之中,其尊严、价值、自由均在一定程度被剥夺。海德格尔正是从这种难以言堪的处境剖析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栖居”是他阐释这一观点的重要范畴。海德格尔关注对人的现实性,他认为,人们在技术社会中本真的状态遭到了破坏,从而异化为一种技术性的栖居,社会生活受到技术理性的干涉和影响,人的主体性也在日益受到侵蚀和左右。因此,自我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凸显,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创造出一个良性发达的现代技术世界,人是这个技术世界的主人,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主人。在良性的技术社会,人们用技术去征服自然时,不再依赖自己所创造的技术世界,因此,人的主体性得到合理的彰显。但现实是,技术的本质威胁着人的本质,由于人之异化,人们的生存已无“诗意”可言,而对诗意的栖居的寻求更为艰难?
二、诗意栖居的本质
海德格尔为人类设想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境界“诗意地栖居”,即表现了他对理想的生存方式的执着追求。诗意力求一种自由的生命境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海德格尔那里意味着生存的诗也意味着本真。海德格尔认为,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毫无诗意,正是因为对生活缺乏诗意的追求,而当我们感到生活枯燥乏味麻木寂寞时,却正体现了我们对诗意的向往和追求,因为本真的生命里的潜意识里是诗意的。正如他所说:“栖居能够成为非诗意的,只是由于它本质上是诗意。”因此,生命存在的矛盾最终要得到解决,诗意栖居是最理想的解决方式。诗意的生活将是生命本真的最高形式,是一种最本真的生存意义和状态。按照海德格尔的理解,“栖居”最原初的意义是“持留、逗留”。而逗留又强调其“平静”,“平静”在海德格尔的释义里实质上就是指自由。所以,我们可以将诗意栖居理解为追求一种“自由而平静”的状态。若能达到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将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和平,生命始终处于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生命在“诗意地栖居”的体验过程中,可以让生命得到超越,从而使万物间的冲突、心与物的障碍得到和谐圆融,从而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诗意栖居如何可能
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科技社会中,规范化的生活使人们被限制于一定领域之内,人之栖居异常艰难,因为人之栖居的根本前提——自由已经荡然无存。在海德格尔看来,不受伤害和没有任何危险就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就“自由”这个词的真正意义而言,真正的自由乃是让物自由,让人即栖居者也得到自由。只有拥有了自由空间,诗意地栖居才会成为可能。现代文明社会已经陷入一种贫乏,而这种贫乏在于人类已经丧失了终极关怀的情思。那么,我们该如何唤醒沉沦于世的人们,如何让生命回归本真状态?海德格尔认为最有力的莫过于死亡。因为每个人从出生之初就开始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尽管栖居之人是本真存在着的,但他也是作为必死者逗留于大地之上,即为死而存在的。海德格尔对死亡的沉思就是对生命存在终极意义的追问与探求。死亡能让人深刻的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非本真存在向本真存在回归,呈现出一个本真的世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诗人、哲学家,呈现一个诗化的世界,只有这样人之栖居——诗意的栖居遂成可能。
结语
海德格尔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是深刻的,现代技术发展迅速几乎统治一切,人失去了自己最本真的状态,成为物质化、功能化的对象。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盲目地攻击技术世界,因为反对科技进步仍是愚蠢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我们一切探讨不可以被理解为敌视科学”。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质疑及深刻的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类生存命运的担心和忧虑,也给当代陷入精神危机的人们亮出了一种价值尺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我们应将视其为面对浮躁的现代生活所开出的应对之策,也是对急功近利的现代化的一种深刻反思。
参考文献:
[1]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