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墨子节用思想

2014-04-29 08:06邹燕妮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墨子

摘 要:节用思想是墨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同时墨子的节用思想并不是与其他的篇幅没有联系的,如果我们要想获得对“节用”思想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必须把它与节葬、非乐等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而儒家、墨家及道家在对节用、节葬、非乐等问题的主张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和联系。本文想要在理清儒家、道家、墨家在这些主要问题的立场的差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以此来获得对墨子节用思想的明见性。

关键词:节用;墨子;小国寡民

作者简介:邹燕妮(1989.11- ),女,广东,深圳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哲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2

一、节用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墨子提出节用思想的原因

“节用”,简单地说,就是节约开支,增加财富。墨子从国家、百姓、人民利益出发,要求统治者要崇尚节俭,人民努力耕作,创造并积累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不仅仅是统治阶级需要做到节约用度,同时百姓也应该做到节用,应该让节用这一思潮成为社会风气。然而,节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是一种口号,其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的简单,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牢记在心。“节用”这一朴素的说法在欲望面前便显得无比的渺小。“节用”这一朴素的口号的能效远远不及宗教,宗教總能够给人无限的约束力,由于人们害怕受到神的惩罚,所以人们总能按照宗教的准则做事。

具体地说来,“节用”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背景:首先,墨子所生活的时代,财富集中在统治者手中,他们“暴夺民衣食之财”,导致下层人民饥寒交迫,形成“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墨子看到了社会物质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他痛恨这种不公,从国家兴衰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利益出发,指出国家“节俭则昌,淫逸则亡”,认为那种不顾生产对消费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盲目追求奢侈消费的行为,是治国的最大的祸患。第二,墨子的时代,生产力水平级低,农业生产有赖于天时地利,自然条件又非人力所及,由于战争和饥荒,劳动力大量减少,除了加强农业生产外,作为财富的最大消耗者——统治阶级,更应注重节用。

二、节用思想的内涵及墨家、儒家与道家在某些问题上的站立点

墨子在《节用篇》中多处提到“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意思是各种只增加费用而不增加百姓利益的事情,圣明的君王是不会做的。加费能增加百姓利益,为之,否则,不为。“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凡是足以供给百姓使用了,就停止,不够就继续生产。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益。文本从器用、饮食、衣服、舟车、丧葬和宫室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提出只要器皿可以使用,饮食可以充饥,衣服冬天能暖身、夏天能遮蔽太阳,舟车可以载物,棺木可以用到尸骨腐烂,宫室可以区别男女,这样就够了。

“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除去没有用的费用,是圣明君主的道术,是天下最大的利益。墨子几乎把一切经济问题都纳入节用的范畴下, 把节用看做是解决一国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

墨子在《七患》篇的第一部分讲述了造成国家灾难的七种祸患,即边境不守、邻国不和、滥用民力、君主专断、臣子不忠、赏罚不明、国库空虚,认为只要有这七种情况的出现,那么国家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第二部分则具体讲述了应该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七种祸患,也就是要加强生产、节约用度,即“食不可不务”、“地不可不力”、“用不可不节”。

同时,墨子在《辞过》篇也强调节用的思想,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可以把《辞过》篇视为《节用》的下篇,认为它与《节用》上、中篇内容相似。《辞过》篇从宫室、城郭、衣服、饮食、舟船和蓄私五个方面来说明必须使用有度。

《汉书·艺文志》说道:“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官),茅屋采椽,是以贵俭。”由此可知,节用节俭是墨子最为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也是墨家学派在思想上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一个重要标志。“节用”思想在《墨子》一书中占的篇幅很大,是墨家的主要思想,它与“非乐”、“节葬”思想相关性非常大。而儒家主张的却是“礼乐”,在这点上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是相悖的。墨子认为“乐”能够产生一种骄奢淫逸萎靡之风,如果“王公大人”日日听音乐,就影响了政事,农人日日听音乐,就不能完成他们的农耕任务,妇女日日听音乐就没有了所谓的“夙兴夜寐的纺织”之说,所以墨子断定音乐是“废国家之从事”(《非乐上》),是浪费时间的玩意儿。

而庄子认为天下人应该追求我们的身心的超越。庄子所说的天下,不是广大的劳苦百姓,而是像他这样的以关心个人内心生活为主的隐士的天下。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生活的自在飘逸,看重的是音乐与艺术,而没有把物质资料的满足看得那么的重要。墨子非乐,同时为万民而忧苦,因其生活辛勤沉重,这些都与庄子的生活方式相悖。

在是否应该提倡节葬的问题上,墨子提倡节葬不久丧,厚葬久丧的结果是“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他还认为人的一生才几十年,如果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在守丧上是不利于个人的发展的,也是不值得的。在节葬这点上,墨家和道家有一定的相似性。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庄子也主张薄葬节葬,他是从自然之道来论述薄葬理论的。他认为,人死之后,归于无形,还于自然。就算我们给丧者再好的珠玉,再华丽的衣服陪葬,事实上,对死者来说都是无用的。他认为死是一种正常现象,人生源于自然,人死而回归自然,应该赤裸裸地来 ,赤裸裸地去。一切身外之物,都是多余的。

庄子不仅主张薄葬不久丧,而且努力实行自己的主张。他对妻子的安葬就是很简单、很超脱的。庄子的夫人去世后,他不哭不悲,反而在家里击盆而歌。庄子认为人生来死往,从自然而来,往自然而去,无中生有,有复归于无。这种生生死死的变化,正如春夏秋冬四时代谢一样。他觉得自己的妻子已经安息在天地之间,如果她有灵,哭哭啼啼只会扰得她心不安宁。如果她已经化为无,她无知无觉,那么他的啼哭行为是不通达于生命自然的道理的。

墨子对生命的认识虽然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但他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重视具有极为丰富的伦理内涵。墨子的贵生思想体现在其既重自然之“生”,又重社会之“生”。在他看来,人的生命存在不仅仅具有人之为人的自然属性,它还是人之为人的社会存在,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性存在。人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在社会环境中对自然的生命予以尊重、对人的生的自由与生的安全的渴望给以保障,这是墨子的人道,作为人的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都是极其重要的,缺一不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节葬,无论是从生者还是死者的角度来说,都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三、道家的“小国寡民”思想与墨家“节用”思想的来源与路径的联系与差异

老子之所以提出“小国寡民”这一思想,是想通过一种统治阶级的“无为”,即顺其自然的、不过多的干预老百姓的生活, 而让老百姓借助一种“有为”的生产劳动, 能够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如果一个小的生活团体能够有一个好的生活状态, 那么多个小团体也就能组成一个大团体,以小见大,以至于影响到整个国家。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而墨子是在看不惯统治階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压迫下而提出“节用”思想的,希望能对统治阶级有点精神上的触动。虽然老子与墨子代表的都是下层百姓的利益,但是他们的主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路径也不一致。

老子所处的时代,诸国征战,社会纷乱,“小国寡民”思想的酝酿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缓解各国战争的。因此说,任何伟大的思想都与同时代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承载着改变社会人心的重任,“小国寡民”思想正是老子面对当时悲惨无序的政治局面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古代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

墨子的节用思想,主要是针对上层统治者来说的,是在保证下层百姓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节用;而节用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广大人民能够过上“暖衣饱食”的生活。如果说墨子似乎有禁欲的倾向,那也是禁止一部分人过度的欲望,以满足一切人最低限度的欲望。

“小国寡民”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 表现出为天下百姓谋太平、渴望安定的生活环境, 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他企图回到以前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的时期, 是一种社会的倒退。“小国寡民”在理想层面表现为“桃花源”式的乌托邦。老子割裂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世界;一个是充满了饥馑与动乱的人为世界,一个是保有淳朴古风的自然世界。一种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要进行改革。如果不能通变, 只能走向崩溃, 且被另一种适应的制度所替代。老子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最终注定他的思想是行不通的。

总而言之, 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它的积极意义, 它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征战杀伐, 同情老百姓的疾苦, 希望建立一个自然、和谐, 老百姓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的美好社会。但是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在社会主义背景下有其积极的参考价值, 我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做到继往开来。

四、对节用思想的评价

任何事情只要存在即具有其合理性,墨子节用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说他的节用思想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但是,墨子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主张相违背,当主流的儒家思想被捧在手心时,与其对立的思想必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墨家的思想逐渐的不受人们的重视。同时,生产决定消费,墨子的节用思想是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的情况来说的。按照目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我们已经没有必要苛求自己做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果我们目前还是按照几十年前的观念去生活,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将停滞不前,不能得到发展,国民也会变得缺乏创造力,人们的生活也不会像现在一样,那么的缤纷多彩。换句话说,节用应该有一个度。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消费逐渐呈现一种异化的状态,存在着太多的攀比性、面子上的消费,这些异化消费行为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学习墨子的节用思想。让反对浪费,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新型消费观常驻我们心中。

结语:

一种观念的产生必然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种思想的继承, 也必然有其赖以存在的客观依据。墨子的节用思想确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墨子的这一思想与主流的儒家思想有相悖之处,最终也导致了墨子的思想不能够很好的传承下来,同时也使得后世对墨子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困难,事实上我们必须努力的进行历史还原,尽量让事态呈现出本来的面貌,而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 中华书局,2011.10

[2]周才珠、齐瑞端译注.墨子全译[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09

猜你喜欢
墨子
Less Speech, More Essence多言何益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墨子破云梯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号”与墨子
“墨子”飞天 中国领跑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