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2014-04-29 06:27徐亚都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道教

徐亚都

摘 要:自汉末道教产生以来,在时局动荡但思想艺术绽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志怪小说繁盛的时代,在这一时期,风行的道教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影响是广泛又深刻的。反映在志怪小说中,大量思想内容丰富的仙凡恋、神仙洞窟、度脱、降妖斗法故事被描绘得有声有色,它们触及到广泛的社会层面,表现手法生动多样,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道教;文学艺术;志怪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

一、志怪小说与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微、玄学的兴起、神仙思想和佛道二教思想的盛行、对志怪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影响。道教的本源之一本来就是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特有的天帝崇拜、鬼神崇拜、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都是道教滋生的溫床。道教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神仙鬼怪故事的进一步流传和发展,此时的游仙诗、步虚词、志怪小说中都弥漫着令人心神荡漾的仙境之美、长生之术、怪诞之异。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百家思想齐鸣的时代,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其内容也纷繁复杂,那么怎么界定道教志怪小说呢?张庆民先生说:“所谓魏晋南北朝道教志怪小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1)从时间上言只限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作品。(2)志怪小说的主题思想与道教的基本信仰、教义有密切的关系。(3)有些志怪小说作品在思想上并不是为了宣扬道教信仰,但小说却叙写的内容与道教息息相关的,故而也一并划入道教志怪小说之列。”1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二、志怪小说中道教内容的体现

(一)志怪小说中的神仙世界

道教神仙思想中,名山可藉以交通神灵,神仙有不同等级,分治不同仙境的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道教仙境说将仙境分为三大系统,即天上仙境、海中仙山和地上洞天福地,这种观念将“求仙”的重点置于“长生不死”的宗教追求。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很大部分小说情节描写了奇异的神仙世界。刘义庆的《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等短篇小说对仙境的描写细腻、生动,在写刘晨、阮肇二人共同去天台山上去取谷皮时,“迷不得返...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永无登路,攀援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2二人在经历了绝处逢生后,取到了桃子和水,恢复了体力,然后遇女仙,上演了一出仙凡相恋的故事。而前面对仙境的描写更为情节故事做了神秘的铺垫和渲染。

(二) 志怪小说中的仙凡恋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仙凡恋故事占有相当比重,仙凡恋故事的形成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情节设置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博物志》载:“汉末,关中大乱,有发前汉时冢者,人犹活。既出,平复如旧。魏郭后爱念之,录著宫内,常置左右。”而且这个鬼也极有情意,“后崩,哭泣过礼,遂死焉”3。这复活之鬼似乎与人无异。由此可见,魏晋人对鬼神所持的平常心。人鬼恋的故事模式就是这种平常心的体现。在这种模式中,爱情这一古老的话题在人与鬼之间被延续着。《搜神记》中《董永》:“汉董永,千乘人…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百疋。于是永妻谓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业。缘君至孝,天帝令我主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4此类仙女下凡的故事的原因,往往是世间男子的某种德行感动上天,故天地使神女下凡下嫁以摆脱困境。仙女下凡型故事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一种故事类型。艺术来自生活,这些故事往往表达了在饥饿中挣扎的困苦百姓对温饱富足生活的向往,而洞穴仙窟、世外桃源的仙乡描绘, 表达了下层百姓对社会现实的逃避、不满和对理想生活以及自由爱情的渴望。

(三)志怪小说中降妖除魔、修炼升天的故事

道教认为,神仙并不是超越的、绝对的存在,而是通过修炼可以达到的。修炼者一旦修炼成仙,还可以超度有仙缘的凡人,助其飞升。此类的传闻故事,经过道徒的渲染敷衍,便成为道教志怪中的修炼超脱型故事。作为道教学者和道士的葛洪,在著名的《拾遗体》志怪小说《神现传》里记录了大量的羽化飞升的故事。在《魏伯阳传》里,魏伯阳为了对弟子进行考验,以死相试。魏伯阳率弟子们三人入山,成神丹,试以犬服神丹,犬服死,弟子三人彷徨不知所措,两个弟子离去,一个弟子服用。魏伯阳然后将自己所服丹药纳入已死弟子以及犬口,即此仙去。然后离去的两个弟子懊悔不已。这无疑是一种为了长生不死而进行的残酷考验。道教中的凡人成仙的前提是做善事,除暴安良,对社会做出贡献,凡人往往在做了降妖除魔的事后才正式羽化成仙。

总之,道教神仙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人物为历代文人学士青睐,并加以再创作,他们与古代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志怪小说“怪”是核心,它指的是一切怪异奇特之事,如鬼魂、精怪、神灵,这一特点必然决定了它要从崇神恋鬼的道教思想中汲取原料与营养。总之,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的上升和影响的普遍、志怪小说的兴起二者之间是有紧密又复杂的联系的,道教思想以及神仙方士方术给志怪小说提供了部分重要的素材,道教的神秘鬼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志怪小说的创作。

注释:

[1]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P161页。

[2]陈文新:《六朝小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P270页。

[3]《汉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P215页。

[4]陈文新:《六朝小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P95页。

参考文献:

[1]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陈文新:《六朝小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3]干宝:《搜神记》中华书局1980年版。

[4]《汉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杨建波:《道教文学史论稿》,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道教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百年巨匠——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
西夏道教补议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谈文学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用核心目标引领课堂探究——以“璀璨的文学艺术”一课为例
宁夏文学艺术上的本土性特征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