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郎探母》彰显的人性美

2014-04-29 02:16骆文娜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性美京剧

骆文娜

【摘 要】本文对京剧《四郎探母》剧情的细节进行了分析,在其较高的艺术性上所彰显出的人性美,格外引人注目,流露出人性、人情、合作、宽容、和谐的重要性

【关键词】京剧;人性美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表演艺术、舞台艺术,它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表现形式不同,它主要以外部的舞台背景渲染和戏曲演员的肢体形态等来揭示内心活动,同时又以刻画人物心里的内在矛盾为依据,激发其外部形态的表演动作,这即是所谓的形神兼备。京剧表演艺术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不同而进行行当上的分类,例如以生、旦、净、末、丑划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又以唱、念、做、打、和喜、怒、哀、乐来划分各种不同的表演规格。坚定不移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戏剧艺术表演手法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传统特点,也是长期以来对戏曲舞台实践经验的总结。

京剧《四郎探母》这一传统大戏,经过历代名家们的精心打造,已成为了梨园的精品,戏曲艺术中的经典。《四郎探母》在其较高的艺术性上所彰显出的人性美,格外引人注目,流露出人性、人情、合作、宽容、和谐的重要性,符合广大民众对人性审美的精神需要,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一、京剧《四郎探母》人性美的具体体现

京剧《四郎探母》在艺术写作手法上抓住情感的线条,以佘太君与四郎的母子情为主轴,同时兼顾描写了铁镜公主与四郎的夫妻情;六郎与四郎的兄弟情;大阿哥与四郎的父子情;萧太后与铁镜公主的母子情;四郎与萧太后的丈母与女婿之情,还有与两位国舅的另一种兄弟之情,如此众多的亲情汇集在这一部戏里,情感深切复杂,耐人寻味。文艺作品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战争背景下,运用了戏曲的表演手法抒写了亲情,彰显了人性之美。

京剧《四郎探母》的历史背景是源于杨家将演义。它以宁辽两国交战为背景,金沙滩的备战,以宋军大败而告终,杨家将死伤殆尽,四郎杨延辉被擒后改名换姓,与辽邦的铁镜公主匹配銮凤。15年后,身为辽邦驸马的杨四郎随萧太后出征。萧天佐在九龙飞虎峪大摆天门阵,宋王御驾亲征,四郎得知六弟挂帅应战,老娘亲佘太君押运粮车同来北番。然而,这里异乎寻常的戏剧性出现了:阵前,杨四郎的对手即宋营领军人物是他的至亲,同胞兄弟杨六郎;阵后,为大军押解粮草的是生他养他的老娘亲以及自已的结发妻子。两军交战,杨四郎深深地陷入了与至亲交战的困境之中。此時,作品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描写的重点不是国家存亡、战争胜败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着重描写了人物的情感变化,而且是对最普通的人在情感抉择上的最真挚的流落:是在外流浪多年的儿子与年迈的娘亲的重逢;是失散多年的丈夫与结发妻子相见的惊喜。杨四郎在母兄与妻儿中做着艰难的抉择,爱妻和爱母成为两国交战中的两难问题。正是在这两难问题的抉择中,始终对爱妻爱母的不放弃,才写出了亲情,彰显了人性之美。结尾是悲剧的,让杨四郎毁灭,这是为了亲情付出的最高昂的代价。但是在京剧中,对艺术作品的修理是喜剧的结尾:四郎复还后被萧太得知,决意问斩。公主千方百计为夫求情,并把孩子抱来扔给母亲,以亲情打动了自己的母亲。萧太后左右为难又深明大意,最终赦免四郎,故事就此结束。这看似有些混闹,但却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最终对于这两难的归结正是歌颂了人性的伟大,亲情的无价。由此,我们更体会到了艺术创造的魅力。

京剧《四郎探母》对人物的刻画鲜明而生动。以对萧太后的描写为例,萧太后也是饱受战争摧残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使她失去了至亲,失去了丈夫。她的表现,其实也是想为自己讨回失去的爱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同样又是战争,将要失去女婿,使自己的女儿失去至亲的丈夫,外孙失去父亲。在这样尖锐的矛盾面前,她的人性战胜仇恨,最终做出了深明大义的决策。赦免了女婿,并还给了女儿、外孙一个完整的家。《四郎探母》在描写两难的抉择中,让萧太后做出了人性的选择,使人物的形象由此活了起来,变得可爱可敬。

京剧《四郎探母》描写了众多的亲情,抒显着人性的伟大。战争的残酷造成了人物之间互相的伤害和仇恨,亲情受阻,骨肉分离,无限伤痛。对于杨四郎的人物描写来说,他是一个被战争“异化”了的人,战争使他丧失了自我,有苦难言,但并没有使他的人性泯灭。他的思亲之情是一种美的情愫,但当战争严酷到连母子相见的机会都要毁灭掉时,只有亲情才可以帮助亲情,这时,又是另一种亲情,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的夫妻之情,帮助他超越了战争的阻挠,得以成功探母。而这些所有亲情,汇集成了美好的人性,虽然复杂而深沉,令人思之再三,但却美好而恳切,温暖而凄楚,让人味之不尽。

二、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四郎人物的悲剧性色彩

京剧《四郎探母》把握了较好的历史分寸感,对杨四郎人物的塑造保留了道德上的肯定,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把每个戏剧主人公都演的那么完美,或是演绎成英雄模范。《四郎探母》告诉我们,艺术并不仅仅是用来歌颂英雄或者揭露罪恶的,有时也可以用来写像杨四郎这样的富有争议的人物,纵然大节有亏,但毕竟也不是无情无义的禽兽,更不是为了改变历史,为了培养出更完美的杨四郎。在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里,杨四郎在对两个家庭甚至包括两个国家的情感冲突上的抉择,构成了杨四郎道德悲剧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说杨四郎的困难就在于,无论他做什么选择都意味着背判。而他的选择,就是在背判的宿命中,坚守住自己做人的最后底线。在我们这个始终强调“忠”“孝”的历史文化环境里,杨四郎虽然够不上“忠臣”“孝子”,却因其还有“仁义”,才得以被广大民众理解、接受。最终,杨四郎以其对“仁义”信念的坚守而获得了巨大的同情,抒显了其人性的价值。

三、结语

《四郎探母》标举了人性之美,写出了人性的胜利,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以人性之美来谴责战争的罪恶,突出并刻画了杨四郎、萧太后等人物在人性价值上的取向。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对人性美的歌颂将是艺术永恒不变的主题。

猜你喜欢
人性美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世外仙姝来到人间后的悲剧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