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叙述下的透视与忧思

2014-04-29 00:44刘艳花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0期
关键词:桃李零距离金钱

刘艳花

摘 要:张者的小说《桃李》以其零距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当前消费文化环境下,充斥着金钱和欲望、孤独和喧嚣、追求和迷茫的中国真实知识分子群像,表达了深沉的人文呼喊与忧思。

关键词:零距离叙述;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01

张者的《桃李》围绕着某高校法学院的名教授与其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展开,金钱、宝马、美色交织成校园里新的繁荣;机谋、冒险、背叛、欲望、信誉等现代主题构成了作品的凝重色彩。作为一本表现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小说,作者采用了一种融入故事的零距离叙述方式,真实地再现了当代社会转型期间,处于消费文化环境下的知识分子物质与精神、道德与人性的冲突,近距离窥视当代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困境,也给我们以警醒与深思。

一、零距离叙述

在作品的后记中,张者对零距离写作这样理解道:作者和当代生活紧密联系,不是旁观的,也不是居高临下的……不是拿着放大镜,也不是站在山头上的,而反映的是生活的原貌。他笔下的知识分子群像摆脱了神圣化、妖魔化这两个极端,还原知识分子本来的面貌,以零距离的叙述方式,融入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与内心深处,写他们的七情六欲、矛盾与冲突。

小说很巧妙地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这个“我”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称,他没有任何身份、性别、姓名、话语,他只是所有时间、空间的一个亲历者和旁观者,他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小说中所有人物的言行,比如在宋总请蓝娜表演艳舞的隐秘空间里,“我”仿佛就在现场似的。由于有了这样大的自由空间,小说叙述是‘贴着人物进行的,这种零距离的妙处在于能使作者、读者融入到整个小说之中,与小说的人物保持最‘亲密的接触。

《桃李》以介入其中、享受快乐的知情者身份极大限度地表现了生活的可能性、人物情感的可能性,最圆满地还原了生活的丰富性,阅读者可以超过叙述者这样一个层面,进入到直接阅读的境界。

二、消费文化环境下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

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被认为是“社会良心”的代表,是独立精神与道义责任的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不断发生着嬗变,接受种种历史的考验。张者的《桃李》这部长篇小说就很好地呈现当代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消费时代的背景下,在金钱和欲望的磨碾下,如何把自己逐步改造为“快乐的消费者”。小说主要人物是法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邵景文及其学生,在小说中,严肃的法学精神,被悄悄地改写成了获取名利的资本。不仅邵教授利用自己的专业攫取金钱和美女,连他的学生,也知道通过自己的所学提前享受消费社会的各种快乐。肉体对欲望和物质的渴求已经解禁,身体的快乐就摆在每个人的面前,而坚守传统法学研究和道德规范的蓝教授等人,在这种语境里则显得迂腐而不合时宜。整个大学,做学问与办公司并行,教学与揽生意同步,法律的代言人最懂得钻法律的空子,知识的宠儿最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来获取美女的欢心……大学早已被市场、商业、消费和欲望刺激得蠢蠢欲动。《桃李》生动地写出了消费社会的特征和知识分子的这种后现代性格,传统意义上那种作为精神楷模和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已不再是主流。

三、欲望化主题,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知识分子是以言论、思想、专业知识影响社会的人,而在《桃李》中,作者以机智、幽默、风趣的笔调来描写当代的知识分子的人格被时代扭曲的现状,他们选择自我放逐的同时忘掉了自身对国家、社会及个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小说中,在导师邵景文的带领下,他们游戏一般地研究课题、实习、偶尔上一两节课,当下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里,他们已经忘却自己是知识分子群体当中的一员,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也彻底改变。当欲望成为时代的主题,物质和精神也往往趋于矛盾冲突的状态。《桃李》中,在他们有了自己的学识领域之后,物质上一切都得到了满足,但精神上的空虚、孤寂是无法弥补的,于是他们把时间、精力用来挥霍在“泡”吧、唱歌和谈情说爱上,最终迷失了自我、扭曲了人格。为了得到微小的利益,女孩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身为大学的名教授在为人师表的光环背后又玩弄着金钱,权力,欲望的游戏。无可调节的矛盾与冲突最终酿造了小说惨痛的结尾,真切地反映了人文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性的扭曲和变异。

四、轻喜中的人文呼喊与深思

如张者自己所说,当代知识分子总是处在尴尬中,在高度物质化、商品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他们是现代文明的创造者,不可能脱离或者悬空。处于这种尴尬地位的知识分子往往陷于精神的极度自我折磨之中, 无论是迷失者(如邵景文、 刘唱、张岩等),还是反抗者(如蓝教授,师哥、老孟、王芫等) ,等待他们的都是悲剧。由于这种悲剧是在极为热闹的商品经济大潮下进行的,且都缘于人性的脆弱,因而又使整篇文章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读完后,小说中内含的人文精神的呼喊和悲鸣又会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

作家揭示当下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与矛盾纠葛,也意在通过这部小说唤起大众的思考:作为当下的知识分子,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自持,承担起应有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干,张者.走进麦田,拿起手机——关于〈桃李〉的对话[J].大家,2002,(4).

[2]谢有顺.消费时代的暖色幽默——《桃李》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型[J].2002(4).

[3]高淼.灵与肉的洗礼—读张者《桃李》[N].文学评论,2012,11.

[4]楊彬:《新时期小说发展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桃李零距离金钱
零距离与远距离
和党旗零距离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桃李面包
比金钱更值钱的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二则
桃李满园
观察零距离
只为桃李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