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与陈寅恪的交往

2014-04-29 00:44宝民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30期
关键词:籍无名中央研究院德文

宝民

季羡林先生与陈寅恪先生最初的交往,是20世纪30年代初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季羡林的专修方向是德文,但他也选修了几门课程,其中一门就是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陈寅恪先生的缘故,他很快就对这门选修课产生了兴趣,也对他日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受陈寅恪的影响,他选择了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非常巧合的是,他的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和陈寅恪教授是同出于大师吕德斯门下的柏林大学同学。

1946年春天,季羡林回到了上海,之后又到了南京,此时,陈寅恪先生也从伦敦回到了南京,季羡林便去拜望陈寅恪,季羡林向陈寅恪谈了这十年来的学习情况,陈寅恪非常高兴,叮嘱他到中央研究院去拜见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而且特别嘱咐他要带上用德文写的论文,足见对他的爱护之深、用心之细。

当时的季羡林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气,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毛头小伙子,如果没有陈寅恪的推荐,他是很难有机会到北大任教的,但因为有了陈寅恪的推荐,便—帆风顺地进入到北大当了教授。

季羡林在北大任教时,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浮屠与佛》,陈寅恪读完后十分欣赏,推荐到《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上发表,從而使季羡林声名大振,由此跻身著名学者的行列。

(摘自《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籍无名中央研究院德文
艺高人胆小
水源地
试析朱家骅对中央研究院的贡献
开创学术的自主空间:蔡元培与史语所
夏日冶木河
吴德文国画作品选
美人在骨不在皮
陆金龙理事长一行拜访比德文控股集团董事长李国欣
野性的面目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设立教育研究所的动议、结果及其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