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许多知名高校的名字让人感觉“似曾相识”,有些甚至和大陆高校同名,折射出渊源关系。
台湾的清华园 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本该寄往台湾清华,却寄到了北京。后来发现,当时,两所大学巧合地拥有两位同名、同职称的教授。
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和陈省身四位科学家,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刘兆玄一同坐下吃早餐。陈省身提議:“我们要不要发一份电传到北京,表示一下同庆80周年啊?”那是1991年,清华大学80周年校庆前夕。这四个平均年龄67岁的清华校友,还都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的学号,并一一写在传真上。陈省身问:“刘校长,你敢不敢也写一封?”刘回答:“有什么不敢呢?”
不久,刘兆玄的秘书收到了来自北京清华的电话,问贺电真假,当听到台湾给出肯定的答复后,电话那边响起了一片掌声。两岸清华开启了中断40年的联系。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时任校长梅贻琦用美国退回中国的庚子赔款在新竹创办了台湾清华。两校共享校训、校歌、校庆,校徽要仔细看,才会发现北京清华多了个“1912年”。
大陆校友助力“复校” 与大陆同源的台湾高校大多建立于上世纪50年代以后。迁台初期,台湾教育部门禁止迁到台湾的大陆高校在岛内重建,直到1954年,由于“反攻大陆”已成遥遥无期的口号,当局才陆续开放“复校”。
辅仁大学曾是民国时期的名校,当时恭王府是女院校址。在1949年后的大学院系调整中,辅仁被拆分,主体部分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后,这所名校便在大陆消失了。1960年,台湾重建了辅仁大学。
台湾的中山大学成立时间几乎最晚,1980年。时任校长杨弘敦回忆说,台湾之所以有中大,还是广州中大校友出策奔走的结果。“台湾有了清华、有了交大……是不是也应该在台湾设立一所中山大学呢?很多中大校友和华侨为此多方奔走出力,跟‘政府恳谈,最终大家都觉得,继承中山先生精神的‘中大在台湾也应该有!”
这些学校,复建的过程十分不易。摘自《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