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摧毁了人性 1943年,“神通广大”的美国记者白修德,搭上军用飞机离开重庆飞往宝鸡,然后乘火车至西安,由西安而陕西之东,5天后已经骑马行走在河南大地上。他回忆说:“小村庄比市镇更坏。那静寂是吓人的。人们逃避饥荒的无意识的残酷,仿佛是一支野蛮的军队追逐着他们。……无人居住的房屋把声音扩得很大。婴孩的哭声,简直比我们的马蹄声还响。”
白修德看到了死尸。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瘦削而美丽,躺在潮湿的泥地上,嘴唇却呈现出可怕的绿色。路旁有小贩在卖仅供果腹的树叶,一块钱只能买到一小把。挖着坟冢的野狗,把饥民的尸首翻了出来,吃得浑身滚圆、膘肥皮亮。
饥饿泯灭了人性最基本的东西。白修德了解到,一对饿极了的夫妇,曾把他们的6个孩子绑在树上,不让孩子跟着他们出去讨饭——人少的時候总比人多容易得到施舍。还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统统卖掉,换来最后的一顿饱饭,然后全家一起自杀……
数万国军被百姓缴械 河南的饥荒是白修德驻华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他开始觉得,国民政府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用错了方向,打了水漂。他忍不住给《时代》杂志老板亨利·卢斯写信:“这个国家几乎在我的面前死去。”这个国家真的死了。不是死在肉体的生命,而是死在人心。1943年冬,日军大举进攻河南。饥馑的痕迹仍随处可见。日军拨出部分军粮接济了行将饿死的农民。活过来的河南百姓,厌恶了战争和兵燹,自发地组织起来,去收缴中国士兵的枪械。起初是单个地、几人几人地收缴,后来干脆成连成排地进行。据不完全统计,前后被缴械的国军有6万之众。
日军以不足5万的兵力,进攻30万国军镇守的河南,未经几个回合便迅速得手。白修德如此形容日军的攻势,“像利刃切牛油一样,割断了华军的防线”。没有人敢明说日军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汉奸”毕竟是个刺人眼目的“恶谥”。但生存法则不会像社会法则和战争法则那般复杂和诡谲。当民族大义和国家存亡这些宏大命题摆在行将饿死的饥民面前,问题就变成: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懵懂的百姓们选择了后者。
摘自《大变局中的转折点:1940年代的新闻事件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