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淑咏 王再友 柳秉毅 王红星 杨少锋 张炎 吴梦陵
摘要:基于产学研平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等角度分析了在产学研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32-02
南京工程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办学历程,如今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着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应用型本科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具有持续发展的潜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产学研结合不仅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由之路[1]。就目前情况来说,学校和产业、学校和社会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学校一般对地方产业研究不够,教师也不太注重从社会和产业的需要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意识。而在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上,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2]。而且学生依托产学研,可以直接参与应用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创新创造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而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尝试到研究的快乐,而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如何在产学研的过程中,切实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概念是相对于专门学术研究型人才提出的,它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用人单位需求为目的,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一味追求精深的理论知识。而创新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要具有更宽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某种职业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显而易见,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除了受到系统的大学通识教育外,既要在创新中应用,又要在应用中创新。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在客观上要求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尤其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但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仍以传统教育观念为主,重群体轻个体,忽略个性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全方位融入实际的科研、生产过程之中,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成才,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二、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性人才归根到底要靠一支爱岗敬业、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3]。通过产学研,学校可以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及相关部门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研发,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实践能力,了解产业界技术最新发展;企业可以对专职实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任务。这样就能逐步形成一支既懂专业理论又具备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南京工程学院在“副高职称评审资格”中把工程实践经历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产学研平台,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有效地保证“工程型”副教授既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术造诣,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
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制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利用学生综合实验周、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及企业生产中。
首先,加强系列实验设计课(包括应用性、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4]。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根据铸造工程师岗位职责的要求,设立了铸造工程师综合实验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它以培养适应铸造企业的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造型、合金熔炼工艺为重点,以工艺设计及模拟优化、工艺操作、检测分析等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在综合实验周内,将相关的铸造专业课的有关内容(如铸造工艺设计、造型材料性能测定、合金熔炼和处理、合金成分组织分析和性能测试、铸造设备使用等)进行整合,设置一系列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理論结合实际和开拓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铸件材质和结构特点对其进行造型和熔炼工艺等方面分析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能够进行独立操作,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南京工程学院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到企业进行校外毕业设计,这部分学生由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生产工艺、相关设备及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虽然企业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专业相关,但由于科研项目和许多现场的课题有的涉及学科的前沿,有的必须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有的知识在课堂中仅占极小的比例,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吸收新知识。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还要与生产人员沟通、请教,因此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也会有极大的提升[5]。
此外,努力建设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它是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办学以实现产学合作的最有效途径[3]。通过产学研开展的工程实践,不再简单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参观上,而可以和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更深层次合作。如采用让学生进行顶岗锻炼、假期实践、到企业做毕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融入企业,在生产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国原有的教育模式,过多的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6],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教学中改革以往的“灌输式”、“一言堂式”或由上至下“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学而实行开放、探究、合作、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穿插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利用图片、实物、声音、图像、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络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产学研的平台上,合理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走进企业,依托科研,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
五、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现代社会经济形势下,企业首先看中的是毕业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实现应用本科人才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考核评价学生素质时,应当改变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成绩的做法,考核内容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操作技能,还要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考核。同时,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应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出发,加大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丰富考试形式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考核方式除传统笔试外,还可以采用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是一种灵活性、开放性的考核评价方式[3];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充分重视企业技术人员的参加,综合他们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科研主要是围绕解决现实问题而展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过程,大学生可以变成一个会思考、会学习并把想法逐步变成现实的人[7]。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早日接触科研、接触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对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工程学院每年均开展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这是学生参与科研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申报项目,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在这过程中,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以及团队合作,这对学生是一个全方位的锻炼。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立足地方,利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弥补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基于产学研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便于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便于高校培养出合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有助于教师提高科研及教育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彭龄.在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上,创新应用型本科的特色[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26(2):144-145.
[2]黄双华,蒲利春,陈伟,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高教研究,2004,(4):124-126.
[3]林雪燕.從应用型本科教育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2011,12(1):83-85.
[4]杨浪萍.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7,(9):84-85.
[5]周丽梅,武素梅.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9):20-21.
[6]张劲.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理人,2005,(16):180-181.
[7]卞军,魏晓伟.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85-86.
(责任编辑:包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