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职业教育浅析

2014-04-29 01:02樊静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才职业专业

樊静

摘要: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着重分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带给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结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实行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危机的今天,来更好的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 机遇与挑战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大量增加,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洗礼,已经趋于成熟,并被社会广泛认可。所以我们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摆脱当下职业教育困境的捷径。

200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而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就是在德国已经取得广泛成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目前,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就是双元制职业教育。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 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就是指教学活动的其中一元在职业学校里进行,另一元在企业里进行,在教学上分为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训,又以企业实训为主,实训教学采取准备,讲解,模范和巩固的“四阶段教学法”。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里的理论学习密切结合,是一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年, 无入学条件, 但一般为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70%时间在企业, 30%时间在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 “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现在德国的职业教育80%都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把需要的这种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反馈给职业学校,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制定特定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教授理论知识,而学生是为了未来的工作而学习,大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2.企业提供实训场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的机器设备,而这些是职业学校无法提供的。而学生还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容易的掌握生产技术。

3.企业的技术是与科技发展同步的,在企业的实训可以让学生了解更新技术,新生产线,新工艺,新设备。

4.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企业有实训基地,学校有职业教师,两者相结合,更好的实现了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中国职业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们经济步入了一个崭新时期。为了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国务院于2002年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开拓创新阶段。

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高等院校缺乏培养专业职业教师的学科,无法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的“一专多能”或者“能文能武”的职业学校教师。现在,许多职业学校或是直接招用技术工人担任教师,或是由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充当职业技术课教师,存在着懂技术而不懂教学,或懂教学而不懂技术的严重问题。

2.职业教育受歧视现象严重。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上学的目的就是参加高考,上大学,而职业教育的生源是高考淘汰下来的“次品”,正是由于有这种思想,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压力非常大,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一方面,高等院校招生异常火爆,而就业十分困难,一方面职业院校招生十分困难,但就业形势良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职业教育经济投入不足。由于缺少资金,导致職业学校教学设施质量普遍不高,有些学校还在使用着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教学设备,购买工厂淘汰的机器设备用于教学,无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有的学校还缺教室,缺食堂,缺宿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4.校企合作力度不够。虽然现在有的学校已经与企业合作,但是合作的力度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是有限的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且只局限在有限的几个专业。

5.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经济下,分工越来越细,学校设置的专业也应该越来越细,越来越具体,不再是泛泛的专业。而新的专业一旦设定之后,学校就要招聘该专业的专业老师,以保证教学质量。

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中国化

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取得了重大成功,而我们要想加以利用,来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腾飞,就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现在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形势,把双元制职业教育国产化。

1.加大资金投入,深化校企合作。要想加大资金的投入,使职业学校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可以增加资金的注入方式,一方面政府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增大企业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界的紧密结合,深化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一方面学校借此机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借此机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才,并且能够节省人员招聘费用,缩短工作适应时间,减少高薪人员数量,降低人员使用风险,保持从业人员稳定,提高企业社会声誉。

2.消除职业教育受歧视现象。被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是当前阻碍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现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政府出台政策无疑是比较有效的手段,我们的政府也正在朝这方向努力。山东省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规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待遇,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率先提高了技能人才津贴标准。

3.增加专业种类。在职业学校不仅开设宽口径专业,如焊接技术,数控技术等,还要还要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一些窄口径专业,如照相,税收,保险,饮料制作等专业。形成以宽为主,宽窄并存的多层次专业门类形式。

4.培养师资力量。政府可以在高等院校中增设专门的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双师型”(即教师和工程师),使教师具有专业技能知识和教学技能只是,让教师也具有“双元制”特点,从而构建一只实力雄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的双师队伍。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一方面,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出口受挫,使作为“世界代工工厂”的中国企业受影响很大,很多企业都开始裁员,失业率上升,也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难度,这对职业学校是一次考验。所以这次的金融危机对职业学校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考上大学之后,不能很好的就业,导致2010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946余万,比2009年的1020万减少了74万人。高考不再像往常那样火爆,而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子直接全部进入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会选择职业学校,作为进入企业的跳板。以东营市技术学院为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外加本身就地处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腹地,这就急需大量优秀的职业教育高专人才。学院积极与中国万达、胜动集团、胜通天轮、胜利高原、天河银座、蓝海集团等55家企业密切合作关系,在2008年,实现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7.62%,一方面,在大的经济形式下,学院的就业形式良好,学院扩大了规模,提高了声誉。另一方面,学院培养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呈现了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职业院校应该抓住当下有利时机,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学校的辦学目标,生源情况和就业服务方向,积极收索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按照市场需求,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推进和完善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5.

[3]东营市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2009.4.

猜你喜欢
人才职业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