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总结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其中治疗组用养血清脑颗粒、氟桂利嗪胶囊,疗程1个月;对照组患者只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疗程1个月。结果:对照组患者中,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其总有效率为70.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11例、19例、1例及96.8%,治疗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并且在联合使用氟桂利嗪时,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可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养血清脑颗粒;氟桂利嗪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74-01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呈间歇性发作疾病,病程较长,临床治疗难以维持长久有效的疗效。偏头痛的临床发作特点上以阵发性一侧剧烈头痛为主要特点,症状严重时甚至可以放射至头部或颈项部。一般情况下,偏头痛患者还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更有甚者,偏头痛患者多伴有失眠、健忘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偏头痛发作起来常有“头痛欲裂” 之说。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情绪紧张、恼怒、焦虑等情绪诱发。本研究通过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偏头痛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7岁- 62岁,平均年龄33.7岁,病程2个月至15年;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9岁~63岁,平均年龄32.1岁,病程3个月至13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有反复发作偏头痛病史者;(2)头痛发作期与缓解期神经系统检查阴性:(3)排除头颅及其他部位病变引起的头痛;(4)除外眼肌麻痹型和视网膜型偏头痛患者。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前一周停用其他止痛药物。治疗组患者联合使用养血清脑颗粒及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次,每日一次,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胶囊,剂量计疗程同治疗组患者。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偏头痛症状消失,六个月之内无复发现象;有效:经治疗后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偏头痛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或者是在停药后症状较前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中,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其总有效率为70.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11例、19例、1例及96.8%,治疗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症状多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头痛,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2]。临床理论认为,偏头痛与血管收缩失调有直接关系[3]。就治疗而言,西医西药并无根治之法,只能通过使用止痛药或者血管扩张药暂时控制症状。从中医角度出发。中医认为偏头痛多是由于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头部或恼怒紧张、肝阳上扰致使头部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致脑部经络不畅,出现偏头痛症状[4]。养血清脑颗粒是基于四物汤所发展出来的一味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药性平和,能够起到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作用,可以充养脑髓,使得头痛之疾自然消失。有相关研究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氟桂利嗪是一种高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它通过血脑屏障与脑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压依赖性通道上的高特异性位点结合,减少静脉收缩.防止各种原因刺激下钙离子过量跨膜进入细胞而造成细胞损害.使钙离子内流减少.细胞内钙浓度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抑制其收缩。也能抑制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加强异丙肾上腺素的松弛作用,明显地改善脑循环,增加氧分压,达到止痛效果同时可抑制脑血管收缩,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和对抗5一羟色胺的病理作用[5]。而对偏头痛.尤其是因血管痉挛所致的偏头痛患者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中,5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其总有效率为70.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11例、19例、1例及96.8%,治療组疗效更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养血清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并且在联合使用氟桂利嗪时,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可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程学铭,蔡琰,李世卓.我国六城市居民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009,23(1):44-46.
[2] 吴保仁,王洪典,任雪芳.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双盲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8(2):l11.
[3] 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10(3):314-317.
[4] 罗盛,王新德,匡培根.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4(5):291-293.
[5] 匡培根,李永吕.美国头痛学会第38届学术会议——偏头痛研究新进展简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30(1):56.
作者简介:
曹利(1979-),女,黑龙江人,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