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斩首战术”

2014-04-29 00:44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5期
关键词:突袭敌军首脑

战争中采用“斩首”行动,一般都是“要你命”的戰法。日前,美军驻阿过渡部队副司令格林少将在视察一个阿富汗军事学院时,被一名阿富汗士兵扫射击毙。从军事角度,这位隐藏在阿富汗政府军中的反美分子近距离突袭杀死美军高级指挥官,称得上是一次“斩首”。“斩首”的要诀是什么,拥有优势和劣势装备的双方分别怎样展开“斩首”?

军事理论:擒贼先擒王 现代军事上说的“斩首行动”,即对敌方进行精准打击,消灭对方的高级指挥者和首脑机关,从而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既包括摧毁敌人指挥机关的建筑、设施,更主要的还是消灭敌人高级将领或指挥机关的人员。

按照信息战理论,战争对手通常由五个环节组成:“指挥领导环”即指挥系统;“有机必需品环”即能源、弹药、食品等后勤供应;“基础结构环”,即交通航线设施;“个体群环”即支撑人口;“野战部队环”即直接的作战兵力。这五个环节中,第一环是整个作战系统中智力、技术和信息最为密集的部位,但同时也是作战能力和自卫能力最弱的部位,因此历来是兵家追求的首选打击目标。

识别目标:布天罗地网 “斩首行动”收效高,可是敌人也不是傻子,其首脑环节必然是防御严密。要想“斩首”,首先要识别目标。现代战争中获取必要的情报,则是实施“斩首”的先决条件。情报获取越详尽,那么制订的计划就越有针对性,成功的希望也越大。敌人的指挥机关究竟位于何处,其周围地理环境如何,内部结构如何?敌人的指挥官经常出没于何地,位于哪个房间?此外,还需要对目标的防御设施、驻防兵力、警戒机制等有所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搜集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高科技侦察是其一,例如航空侦察、无人机拍摄乃至间谍卫星的定位,美军在这方面得天独厚。而对敌方信息的监测窃取也是很重要的侦察手段,例如入侵敌方网络,侦听敌方无线电信号,甚至通过敌方人员的手机定位。美国的GPRS系统为全球所用,无形中也就获得了对全球移动设备定位的条件。除此之外,间谍获得情报和从敌方人员那里逼问来的信息也至关重要。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多个因素合成判断。

突袭目标:快刀斩乱麻 一旦确定目标之后,便要对目标进行攻击。相对于全面作战行动,“斩首”出动的兵力规模较小且更加精锐,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击致命的目的。一旦拖延,敌人的整个作战体系会很快来增援自己的首脑机关,那么“斩首”也就等于失败了。“斩首”中的攻击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从己方控制区向敌军指挥系统所在地直接攻击。这种战术相当于正面作战中攻敌要害,最为简单明了,但执行起来困难很多。正面突击完全失去了“斩首”的神韵,很难瞒过对方,往往还要经过敌人的正面防线,一路都得过关斩将。这不仅会带来较大的伤亡消耗,而且还可能遭到敌军其他各处武装力量的打击,即使我方取得优势,敌人首脑也可能提前逃掉。

第二类是动用远程打击力量或空中力量,以火力直接清除敌人的指挥机关或者指挥员。美军最喜欢搞这一套,因为他们的火力优势极大,巡航导弹、无人机、喷气式战斗机或者直升机,只要发现了你的指挥人员,就是一顿狂轰滥炸,哪怕你位于战线后方数百公里的纵深,他们也能覆盖。这种战术的好处是能够毫无征兆地给予敌人毁灭性打击,且己方代价较少。

第三类是在确定敌方首脑位置后,以直升机、伞降或渗透等方式,以近距离作战的方式,对敌方人员进行摧毁、击杀或者俘虏。

第四类,是在确认敌军首脑后,以少数武装分子潜伏接近,采取狙击、近距离突袭或爆炸等方式进行袭击。这种战术基本相当于“暗杀”,前提是要突破敌方警戒线,难度很高,多数情况可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摘自《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突袭敌军首脑
突袭51区,拯救外星人
暴雨突袭
暗夜突袭(下)
暗夜突袭(上)
世界女首脑
解析韩国谈话类综艺节目——以《非首脑会谈》为例
忆志愿军优待战俘和瓦解敌军工作的成功经验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瓦解敌军工作的特点
淮海战役中瓦解敌军工作概述
宽待俘虏 瓦解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