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神”30年演变史

2014-04-29 00:38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5期
关键词:高仓健姜文花样

在中国,男人的丑与帅都是时代性的。丑从来不是天赋,而帅也从来只是被动选择。

80年代早期:光帅不行,还要爱国 上世纪80 年代早期的大陆本土男神长什么样?

就是朱时茂那样。朱时茂以1982 年公映的电影《牧马人》起家,他自称当时受欢迎程度堪比后来F4 的周渝民。之所以被这么多人点赞,是因为当时他几乎聚合了那个年代人们关于男神的所有要求:当过兵,线条阳刚;浓眉大眼,一看就是好人;还有一条突出的气质要求:在影片中要有强烈的爱国情绪——没有这个气质,当时看惯了革命题材英雄片的女性,很难为追星找到一个“政治正确”的理由。这些是构成80 年代早期男神的主要条件。

80年代剩下的时间:漂亮的男神臭不可闻 下面是舶来男神统治大众女性视野的时间。首先占据优势地位的是两位日本男神——高仓健、三浦友和。

高仓健的出现对于中国男性的审美标准是颠覆性的,他占据男神地位,对许多男性也不是一个好消息。比如唐国强和孙淳。唐国强就曾经将自己早年长达十年的沉寂归结为高仓健的大热。

转机发生在1987 年。费翔顶着波浪卷发型走上春晚,他在台上又唱又跳的动静,使得导演组不敢给全景镜头,只敢给脸部大特写。但不管怎样,男人可以开始正大光明地漂亮了。

90年代:丑是可以的,也是刻意的 就像“漂亮”这种极端形态进入中国男性审美标准如此困难一样,“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不被认同的。简单来说,就是姜文、孙红雷这种类型的酷男、型男,成为可被接受的中国男人审美标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姜文也是“高仓健效应”的受害者。早年考北京电影学院时,他被淘汰。后来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时,在是否录取他的问题上,老师们之间的争论也很大。姜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回避丑這个话题。正是因为开了姜文这个口子,才有后来的孙红雷。

现下流行的“酷”、“型”审美概念,最初都是从“丑”生发而来。就好像现在的“呆萌”、“正太”、“花样美男”等等,也是从最初简单的“帅”细分出来的说法。这其实也是一种市场选择。就像采购商品一样,当人们在审美市场准备采购时,发现审美标准越来越同质后,细分是迟早的事。

2000 年至今:“花样美男”是审美市场细分产品 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市场细分,起于电视剧《流星花园》的突然流行。同一时期,韩国偶像剧也进入中国市场,《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的持续热度,将韩国欧巴的面孔加入到了中国男性的审美标准当中。也因为韩国特殊的国情,那些天生整容脸的韩国男明星越来越多的被中国人熟知,也被纳入中国男性的审美标准中。

这又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那些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80后,在这时刚好处于青春期,国内的传统男星,大部分是师奶或者少妇杀手,并不能引起他们太大的兴趣。于是,突然出现的“花样美男”成为审美市场新热点。摘自《壹读》

猜你喜欢
高仓健姜文花样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幻城(油画)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课间小游戏
绽放花样
别了,真男人高仓健
高仓健的等待
日媒称高仓健有50岁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