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学发展史简述

2014-04-29 13:37尕藏成来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藏医学青藏高原

尕藏成来

【摘 要】藏医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瑰明珠,是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上、以藏族人民所创造的医药学,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历代藏医学家反复研宄实践、并逐步提高、完善,从而形成的一门融入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制剂和特殊治疗等方面的体系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

【关键词】藏医学;青藏高原;藏医学家

藏医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瑰明珠,是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上、以藏族人民所创造的医药学,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历代藏医学家反复研宄实践、并逐步提高、完善,从而形成的一门融入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剂、制剂和特殊治疗等方面的体系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体系。

1.藏医学的起源(公元6世纪前)

古代藏族民间医药知识普遍流传,如用酥油止血、青稞酒糟治疗外、不吃病死牲畜肉、人饮用上游水牲畜饮用下游水等医药知识。但这时期因为落后的生产力,人们对疾病的起因和身体结构等都没有清楚地认识,他们认为疾病是神鬼作祟而致,只能求助于神灵。当时在藏区盛行的苯教巫医是藏医的创造者,据苯教典籍《格言·珍宝库》记载,雍仲苯教创始人辛绕米沃曾向杰普赤西等弟子教授这些医药经典,让他们为民治病除痛。藏医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藏医学的起源与原始宗教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2.藏医学发展奠基时期(吐蕃时期公元6-9世纪)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通过和唐朝王室的通婚,汉医学大量传入西藏。如文成公主进藏时带了治404种病的医方,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金城公主进藏再次带进大批历算、医药书籍和一生,使中医学对藏医学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届时产生了大量医学译文,如《无畏的武器》、《医学大全》等。赤松德赞时期,藏王派遣使到印度、尼泊尔、内地、克什米尔、伊朗等地学习医术。汉族和尚马哈金答、哈密医生占巴西拉哈和印度医生马拉扎“三神医”,编译和撰著了一些医学著作,培养了一些藏族医学人才。同一时期,著名藏医宇妥·云丹贡布探索藏民族民间医学及学习周围其他民族医学,吸收《月王药诊》、《医学大全》、《八支精华要义》等精华,编写了医学巨著《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是藏医综合性医学著作,是学习藏医的基本教材,为藏医学奠定了基础,有“不读《四部医典》,不可为人医”之说。吐蕃时期是藏医学大量吸收外来医学的时期,是藏医学发展的奠基时期。

3.藏医学本土发展时期(公元10-20世纪)

公元十世纪中期,佛教经过近百年的“内部争执时期”又再度兴起,佛教的振兴使藏医药学开始复苏,佛学“五明学”中的“医方明”就是印度医学的内容。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佛经翻译家,有些高僧大德,既通佛经又熟谙医学,为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八支药方精华要义注释》、《八支精华要义》、《月光》等译成藏文后,在藏区广为流传,把藏医学向前推了一大步。后弘期佛法的弘扬以及政治局势的逐渐稳定,使内部争执期间被伏藏的佛书,纷纷重新问世。在这些伏藏里,有《大密圆满论》、《医药甘露宝瓶》、《配药秘法》等很多医学著作,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四部医典》的重现,《四部医典》的挖掘者后来将著作传给宇妥·萨玛云丹贡布,又称为小宇妥,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四部医典》进行了彻底的修订和补充,并且撰写了注释本。

公元十二世纪萨迦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精通医药学的萨迦派高僧学者及其著作,如萨迦·扎巴坚赞编写的《药诊·国王宝库》、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著有《八支要义》等。同一时期,喝玛噶举派夏鲁系祖师布郭·仁钦竹编纂大藏经《丹珠尔》,该书中较为完整地汇集了古代藏译医著,为研究藏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萨迦执政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生有祥迈·嘎布、嘎玛巴·仁琼多吉、昌狄·班旦措吉等都曾受到元世祖宗的表彰,为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藏医学出现了一个繁荣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其中影响最大的为强巴学派和稣卡学派,学术界称这段时期为南北学者争鸣时期。北方学派以强巴·郎杰扎桑为首,包括米尼瑪·通瓦顿旦、伦汀·列珠白、南杰多杰等不同时期的医家。他们总结了北方自然条件的特点,进行经验总结、辨别药物,对艾炙、放血术及穿刺穴位等有独特的见解,对脉象、人体解剖、脏腑结构有所研究,并绘制了唐卡挂图。南方学派以稣卡·年姆尼多吉为首,包括加尔布本、稣卡·罗珠杰布等不同时期的医家。南方学派由于地处南方,对当地流行的常见温热性病症经验丰富,善用寒凉性药物,治疗温热类疾病。 对药物性味功能、药效本质、释名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公元十七世纪,西藏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稳定局面,格鲁派掌握了西藏政权,藏医药出现了新的发展局势。十七世纪中期,噶丹颇章政权重新整理刊印了《四部医典》、《宇妥药诊十八义》等医学典籍,并且在拉萨首创了带有研究性质的医疗机构,专门培养医药人才。十八世纪初期,迪斯桑杰嘉措组织藏区出名画家,以《<四部医典>蓝琉璃》和《晶珠本草》为依据,绘制了七十九件藏医彩色挂图,这些彩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四部医典》等著作而绘制的。这一时期,格鲁派在各大寺院成立医学院,医僧专门学习、研究藏医学,并设有门诊,在传播藏医药学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吐蕃时期,藏医学著作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藏王从邻近各国引进的,而公元10-20世纪,藏医学家均是本民族、本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独创性强,因此是藏医学真正本土化的时期。

4.藏医学振兴发展时期(1951年至今)

西藏民主改革后,藏区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兴起。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藏医药事业更是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时至今日藏医药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影响不断扩大。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藏区建立了许多藏医院和医疗所,如西藏藏医院就是以前的“门孜康”和“药王山”两处医疗机构合并而建的,西藏自治区现有自治区藏医院、六个地区藏医院和七十一个县级藏医科室等。

藏医药学教育体系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989年西藏藏医学院宣告成立,藏医教育有了属于自己的高等学府,藏医学院结合西藏实际,为了增加培养多层次提高办学效益,设有研究生部、大学部、中专部和继续教育部,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藏医人才,真正属于造福各族人民群众。

当今藏医药研究的内容范围更为广泛。包括藏医理论研究、藏医临床研究、藏医治法研究、藏药研究、藏医护理研究、天文历算研究、藏医教育研究、藏西医结合研究、医德与师承研究、藏医药史学研究、藏医药文化研究、藏医药文献研究等。藏医药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先进,藏药化学成分分析、有效成分提纯、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藏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等大大丰富了藏医药研究手段。《四部医典》、《藏药本草》、《藏药炮制规范》、《藏药验方选编》、《常用藏药知识》、《藏医临床杂记》、《医客集要》、《赤脚医生藏药配方新编》、《西藏常用草药》、《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等藏医药书籍纷纷出版,为继承发展藏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访研究”、“珍珠七十丸、常觉和芒觉等七种藏成药有关成分、镇痛作用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水银冶炼藏药新药方的研究”等研究课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际医疗卫生事业的频繁互动,藏医药必能继往开来,造福于全人类的健康幸福!

【参考文献】

[1]蔡景峰著.藏医学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2]王镭著.西藏医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藏医学青藏高原
破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密码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藏医学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浅述藏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
藏医学对痔疮的认识及其问卷调查
探讨藏医学与因明学之间的关联
藏医学的哲学基础—藏传因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