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杆NP的“定指”问题

2014-04-29 12:25陈娅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境

陈娅

【摘 要】本文从赵元任、石毓智提出的“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出发,探讨光杆NP的指称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解读主语倾向有定,宾语倾向无定的规律并提出质疑。在很多情况下,语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光杆名词短语的指称性问题。光杆NP的指称并不符合该规律所指出的倾向,不能依靠动词的位置来评判名词短语的性质问题。

【关键词】光杆NP;定指;非定指;语境

1.引语

光杆NP指前面没有指示代词、数量短语、领属性定语等限制性修饰成分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如阳光、空气、水等。在很多情况下,带有一些非限定性成分来修饰的名词短语,如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修辞性的名词短语等等,也都属于光杆名词短语范畴,如美丽风景,幸福生活等等。

我们把光杆NP的最初的指称性质称作为泛指或通指,而那些没有嵌入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光杆名词是类名。泛指的语义要點强调其非独立性,它并不代表那些具体的独立个体,而是指一类或一群集合的东西。泛指重视其内在而非其外延,它隐性的外在就是其整体。正如戴炜栋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所言,语义上词语有上义词和下义词的区别,范畴种类的区别,泛指名词短语也有上下、大小的区别,如书本、课外书、专业书,这些都是类名,但细细比较而言,书本是上义词,也就是大类名,课外书、专业书都是其下义词,是小类名,他们都是具有泛指意义的光杆名词。

现代汉语光杆NP的指称性质比较复杂。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最终都归结到了赵元任所说的倾向性问题:“主语倾向于是有定的所指对象,宾语倾向于是无定的所指对象,这是非常强的倾向性”。因为在传统的中文语法中,我们所指的光杆NP可以自由的在句中充当着主语或谓语成分,而英语不然,我们必须在可数的单数名词前加上定冠词或不定冠词。

2.光杆NP的有定性问题

名词或名词短语除了有句法方面的位置自由,光杆名词短语的指意功能也较复杂,有定指和不定指两种,这一对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特征属于有定性范畴。评判标准即为话语中的光杆名词短语是否可与实际语境相联系。

假设一个发话人在发出一个名词短语或者名词是,受话人可以轻易的将他所听到的词与现实语境中的某个事物相联系起来,而且不与这一语境中存在的其他实物相混淆,那么我们认为,这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是一个定指名词短语,不然,其为不定指名词短语。但从我们实际接触到的汉语来说,大部分的定指成分都可以从一个名优明显标记性的光杆名词短语中体现出来。从以上讨论得知,从名词短语的指称问题来看,当代汉语的语法问题中的定指性问题包括以下三个类属:不确定指、定指、不定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光杆名词短语的指称性质才是明确的。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判断一个光杆NP是否有定指,完全是根据它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因此,赵元任曾确切指出,主语倾向于是有定的所指对象,宾语倾向于是无定的所指对象,这是非常强的倾向性。但这种被奉之为经典的理论发表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受到了很多批判和质疑。石毓智(2002)提出了一个“句法结构赋义规律”,认为现代汉语拥有一个严格的句法规律:对于没有任何修饰语的光杆名词,以谓语中心动词为参照点,动词之前的被赋予有定的特征,之后的被赋予无定的特征,即NP(有定)+VP+NP(无定)。

既然如赵元任和石毓智所言,这只是一种倾向性,也就是告诉我们“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规律,一个名词的定指非定指性并不是绝对依据它在句法位置上的关系。本文认为动词前名词倾向是有定的,动词后名词倾向是无定的这一规律存在着缺陷,“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质疑,光杆名词短语若出现在动词前,也有可能是定指的,如果出现在动词后,也有可能是不定指的。

3.光杆NP的指称性质

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问题和很多因素相关,如句型,语境,还有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等等。在实际的语境中,它可以是有指的(所指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无指的(没有具体的所指对象,即光杆NP只有概念意义没有指称意义),可以是通指(其所指是一类人或事物的全部)的也可以是专指(所指是人或事物的个体)的,可以是定指的也可以是不定指的(陈平,1987)。

3.1主语倾向有定,宾语倾向无定解读

光杆NP的指称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其所指是定指的还是不定指的要受到句法环境或话语环境的制约。按赵元任(1968)和石毓智(2002)的观点,动词前的光杆NP倾向于有定,动词之后的光杆NP倾向于无定。例如:

a.客人来了。b.来客人了。

上述例子被多次提及,大部分的汉语语法书籍和期刊都会提到这两个句子。它们也出现在赵元任和石毓智的专著中,其中第一句中的客人位于动词之前,这个名词短语所指代的对象存在于语境中,是听话人和说话人都知道的,因此这时它是一个定指的光杆NP,但第二句中的客人位于动词之后,它所提及的对象并不是此时此刻存在于语境中的,因此不是定指的。

3.2“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反例解读

句法位置的影响对于光杆名词短语的指称性问题而言,作用有限,我们还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放在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情况,观察其在话语语境中的定指情况,看它是否仍然符合石毓智所提出的规律解读。如上文的例子:

哟,来客人了?

这个例子中的客人到底是定指的还是不定指的,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

(1)A:哟,买了这么多菜!你们家是不是来客人了?

B:是呀,是来客人了。

(2)(甲到乙家串门,看到乙家的一位亲戚来了,就打招呼说:哟,来客人了?

(1)中的“客人”是不定指名词短语,(2)中的“客人”是定指名词短语,尽管它们都位于动词之后,但并不受其影响。

(2)快跑啊,城管来了!

“城管”是主语,它的指称对象也许是一位或一群城管,说话的人不一定可以确认其人数,就更别提受话人的辨别情况了,尽管它的句法位置是在动词前,但我们仍能够确认城管在这里也是不定指的。这说明动词之前作主语的光杆NP在一定语境下也可以是不定指的,它也并不总是定指的或通指的。

4.语境中的光杆NP

大量语言事实表明,在特定的语境下,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并不能常常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光杆名词短语到底定指与否并不总是有其与动词的位置关系而决定。我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语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光杆名词短语的指称性问题。在这里的语境包括语篇内的上下文语境和语篇外的现实语境。

4.1上下文语境对“句法结构赋义规律”的影响

我们在此指的影响主要指的是回指性的光杆NP无论在动词之前还是之后,都是定指的。例):他不怎么经常回家,那个没有人情味的家庭,充满这让人抑郁的氛围。

另外,如果光杆NP的所指与上文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名词性成分的短语有直接过间接的关系,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样的光杆NP(包括动词后做宾语的光杆NP)总是定指的。该类光杆NP可叫做可推知性光杆NP。例如:

a)桌子上总是有一碗亮晶晶的葡萄,葡萄是园子里刚摘下的。

b)那个母亲叹了一口气。

4.2现实语境对光杆NP的影响

如果一个光杆NP的所指是发话者当时所在场景的人或者物,我们认为,这个光杆NP一直都是定指的,不管它处在句法位置中的动词前还是动词后。盡管有些时候我们所使用的表达形式如“朵花”“杯水”,诸如此类的非定指NP,这种省略了数量词的NP,我们仍认为该名词短语是定指NP。上述的光杆名词短语,我们将之称为情景性光杆名词短语。例如:

你拿花?/你拿朵花吧!

请喝水/请喝杯水吧!

上述例中的光杆名词短语,它们指的都是说话者周围正在发生的事物,属于现实语境范畴,因此不管这些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是出于动词前抑或动词后,对于交际双方而言,它们都是可认知的事物,是双方都知道的事物,所以是定指的名词短语。

4.3 逻辑判断句中的光杆NP

主题判断和非主题判断是逻辑判断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对应于传统意义上的主-谓两分式逻辑判断类型,即每个简单的逻辑判断都由主语与谓语两部分组成。

逻辑判断的主项与谓项通常对应于语法主语(一般为名词词组)和语法谓语(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词组)。传统所说的“述谓结构”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旧信息+新信息”,主题是已知的定指的旧信息,述题是未知的新信息,是句子的焦点(谓语焦点结构,其焦点成分通常为宾语):而表达非主题判断的句子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新信息+新信息,其语法主语与语法谓语表达的都是新信息,属于全句焦点结构。由此可知,当光杆NP充当表达主题判断的句子的主语时是定指的或通指的,表达非主题判断的句子的主语时则具有不定指的倾向。例如:

鞋子旧了。

此例属于主题判断,其中的“鞋子”是主语兼话题,是定指光杆名词。

快撤吧,城管来了!

坏了,饭烧焦了!

城管来了和饭烧焦了我们都是把他们看成非主题判断句来认识理解:说话人对于一个突然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全局性和全面性的陈述,他所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这句话中主语所代表的是谁,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整个事情上,这个句子所代表的事件整体,对于受话人来说,其中的名词短语是不定指NP。

5.结语

目前的汉语研究中,大家普遍承认赵元任先生提出的倾向性问题,也就是“句法结构赋义规律”的前身,定指光杆NP的常规位置在动词之前,不定指的光杆NP的常规位置在动词之后。通过反例解读、语境及逻辑判断等相关因素的介入,我们发现在特定的语境,在现实的语言中,这个规律就会失去作用,语境对光杆NP指称性质的影响会大于句法位置的影响,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动词的位置来评判名词短语的性质问题。

反过来说,本文仅立足于语境,这一语用学重要概念,指出并分析构式语法缺点,并非主观夸大语境的作用,只是指出并希望语境能成为解决“句法结构赋义规律”缺陷的一个途径,让中文语法的发展也能促进语境理论的进一步扩展,推进语言学各分支的深入合作,让语言学的羽翼更加丰满。

【参考文献】

[1]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4).

[2]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5).

[3]沈园. 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J].当代语言学,2000(3).

[4]石毓智.论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标记之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2(1).

[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猜你喜欢
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多维语境顺应与法律文本翻译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老区发展进入更高语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马克思三种语境下的自由概念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新媒体与改革语境下的“新年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