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把握与管理

2014-04-29 00:44李瑾
今传媒 2014年4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民族地区危机

李瑾

摘 要: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舆情的发展态势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文章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不同于普通地方高校的网络舆情危机特征,从制度、人员培养、硬件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反应能力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24-0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互联网应用习惯的显著变化,让高校和网络舆情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由网络舆情及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给高校管理带来危机的案例比比皆是。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宗教观念、文化等影响因素,易于成为舆论安全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在社会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如何判断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降低网络传播中面临的各类风险,不仅对高校完善网络舆论环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稳定环境的成效问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

作为网络使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高校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对象,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影响对象。随着新时期网络传播载体的不断更新,高校网络空间与社会网络空间逐渐融合,微博、微信的兴起,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结合,使得高校舆情传播的渠道不断拓宽。

网络輿情并不会必然地导致舆情危机。网络舆情危机与其他危机一样,是事实危机与价值危机的聚合体。事实层面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关系的破裂或对抗,价值层面矛盾主要表现为原则、信念、道德关系的颠覆或冲撞。如2010年底发生的“复旦大学学生黄山遇险事件”,年仅24岁的黄山民警张宁海在救援过程中不幸坠崖牺牲后,有媒体和网民曝出复旦学生获救之后的冷漠言行,立刻引发了一场“学生不懂感恩”的道德声讨。随着复旦大学 BBS 的“站内信”中学生们讨论“复旦应该如何‘控制媒体”的言论被大量曝光和转载后,更激起社会对全面、深刻反思教育深层问题的讨论。

根据学者顾芳芳提出的网络舆情危机生成的ECPG模式[1],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可以定义为舆情主体(主要是高校学生)通过互联网空间表达和传播的,对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自己关心的各类公共事务所形成的负面、否定的和不良的情绪、态度或意见的总和。其中,“与自己利益相关或自己关心的各类公共事务”是事实层面的冲突,而“负面、否定的和不良的情绪、态度或意见的总和”是价值层面矛盾,同时也是网络舆情危机的落脚点。所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质是建立在舆情主体自身关切的各类事实问题基础上的价值危机。

二、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特征

由于民族地区和民族问题的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地方普通高校的特点。

1.舆情危机的易发性与复杂性。近几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网络发展速度很快,与此相应,民族地区网络舆情总量与日俱增。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青海、内蒙古、宁夏等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虽低于我国互联网整体普及率,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在少数民族地区信息网络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的同时,误会与分歧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大多会涉及和针对民族问题,而民族问题不仅沉淀着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民族传统,同时又与政治、宗教或其它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具有复杂性。网络空间的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暴力信息等丑恶内容,以及来自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在民族问题上的广泛介入,让本就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又增加了大量的外部因素,如不慎处理就会引发舆情危机,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

2.舆情危机的敏感性和难控性。很多情况下,民族问题虽然表现为少数几个人的问题,但却和整个民族的意识和利益联系在一起。民族地区高校中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大,他们身上具有民族地方、传统习俗、民间社会的混合特质,在性格特征、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上不尽一样,并且,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生活禁忌、言语禁忌和宗教禁忌。以宁夏高校为例,回族学生的比例较大,而回族又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回族学生的宗教活动和正常的校园秩序、回族同学坚持的民族服饰和参加集体活动(如军事训练)时统一的着装要求、回族同学的饮食禁忌是否能够得到汉族和其他民族学生的尊重等问题都是日常教育和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在普通高校中,引发舆情危机的事件可能基于某种共同利益,或出于某类共同情绪,但罕有以特定的民族为单位来参与的形式。少数民族学生则往往会以民族为标识,在舆情危机事件中,同一民族的全部或大部分同学参与其中,往往使得一些原本是学生纠纷的小事演化成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冲突。此外,如果在舆情危机事件中涉及到宗教信仰、宗教习俗等问题,还会使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多个民族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在参与人员上呈现同一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3]。

3.輿情危机的政治性与国际性。民族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且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敌对势力非常希望看到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闹事”,这样他们便可以挑拨、煽动民族情绪,为其政治目的制造舆论。因此,对于民族地区高校的舆情危机而言,其有引发和政权稳定或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危险性,而这类危机恰恰属于影响范围更大,对社会威胁更为严重的公共危机范畴,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三、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策略

“危机事件”是考验高校舆情应对能力的一个预警器,只有在“危机时刻”才能真正体现出一所高校舆情应对能力的高低。民族地区高校应从制度、硬件措施和人员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危机反应能力建设。

1.制定具有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网络舆情危机应急预案。民族宗教问题是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预防可能发生的民族宗教突发事件,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及影响,健全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将监测、预警、处理有机贯通起来。既要维护师生的言论自由,也要对外部势力危害国家与社会安全时刻保持警惕。

2.建立并完善民族地区高校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旨在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4]”为了更深入了解网络舆情变化,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信息沟通,民族地区高校必须培育一支熟悉了解民族地区高校的业务范围和办学思路、了解党和国家有关高等教育方针与民族教育政策、尊重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通晓民族语言的专业人员队伍,这是民族地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不可或缺的主体因素。

3.拓宽舆情危机回应的渠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传播学的基本常识,也是高校必須面对的舆情现实。在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舆情危机的应对,更多的是在考验高校管理层的新媒介素养。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回应渠道过于单一,很多高校习惯选择在官网上刊登声明,或是发一篇文字稿完成任务;有些高校虽然开通了官方微博,却不注重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导致官方微博在师生中曝光率不够、知名度不高、影响力欠佳。面对危机和质疑,如果只依靠一类甚至一种媒体渠道,难以全面回应网络的声音,民族地区高校应积极主动地研究并适应手机、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社交平台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工具,扩充信息接收和发布渠道,加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立体、全面地向公众呈现事实。

4.尊重传播规律,把握舆情危机回应方式的策略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的官方处置危机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说明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高校应对危机的反应要提速。概况来讲,高校舆情危机的引导策略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事实速报,争取信息发布主动权;其二,原因慎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第三,事件进展持续报,随时回应问题和质疑,介绍事件发展情况及校方采取的对策。2013年4月发生的“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中,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及时发布事实情况并不断更新事实进展,不仅使得自己的官方微博成为媒体记者获取该事件的新闻源,其“微观念”和“微语言”的运用也体现了学校危机公关能力。

5.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理性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关乎其成长成才,更关乎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丰富的信息知识、过硬的信息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道德,必须依赖于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负责任的选择,而且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丰富信息渠道,逐步形成正确、合理的网络意见表达方式,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传播,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6.提高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面对浩如烟海、鱼目混珠的网络信息,除了需要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外,还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过滤和净化。另外,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也不可缺少,例如对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维护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影响力;收集师生的合理建议,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管理上的改革等。舆情监测不应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应该演化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为青年学生、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顾芳芳.网络舆情危机生成机制探究[J].新闻界,2011(8).

[2]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EB/OL].http://tech.163. com/12/0116/12/7NT0RS9R00094MD5.html,2012-01-16.

[3] 江先锋.少数民族大学生舆情激化事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4] 王丽,李劲峰.部分地方政府设网络新闻发言人回应网上舆论[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9-09-07/160018598509.shtml,2009-09-07.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民族地区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停电“危机”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