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仪在心跳呼吸骤停中的应用价值

2014-04-29 09:41程德平王惠芹尤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程德平 王惠芹 尤钰

【關键词】心肺复苏仪;心跳呼吸骤停;临床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91-01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的常见危重症,心肺复苏则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通过挤压胸腔建立人工循环,为患者提供基础生命支持[1]。目前临床上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往往受到医护人员操作熟练程度或者按压时间长导致动作变形等因素影响复苏效果。国际上采用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CPR已有30多年,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2],现将心肺复苏仪在CPR中应用优势及其价值作一综述,为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

1 心肺复苏仪应用优势

1.1 心肺复苏仪应用优势

1.1.1心肺复苏仪结构设计合理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thumper心肺复苏仪,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比较,心肺复苏仪可使心肺复苏技术标准化。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收缩期/舒张期之比为50:50;心肺复苏仪按压底板代替硬板床,使按压力量完全传递到患者身上;心肺复苏仪的按压深度是连续可调的,其深度可以根据患者身材大小胖瘦预设,并且按压时力的方向垂直不变,节律恒定可调;通气与加压同步,复苏充气量400- 1200ml/次,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氧气充足。

1.1.2 保证按压有效性

以往人工心肺复苏中,一般由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轮流按压,不可避免存在按压力度、深度等差别,不能严格保证每次按压的有效性。而使用按压节律、深度恒定的心肺复苏仪可弥补以上不足.另外,使用心肺复苏仪,医护人员能分身进行气管插管、除颤等操作,特别是院外抢救时,有了心肺复苏仪代替人工心肺复苏,抢救人员则可在野外实施高级生命支持,可极大提高院外复苏成功率。并且,心肺复苏机按压过程中不影响心电图或除颤等操作,能有效保证按压的连续性,同时自动达到通气按压的最佳配合,5次按压结束胸廓回弹时,机器自动输送一次预定的潮气量,避免以往心肺复苏中使用呼吸机时的按压通气冲突。同时,使用心肺复苏仪还能为超长心肺复苏提供有利条件。临床研究表明, 对部分心跳骤停患者,通过适当延长心肺复苏时间(超长CPR),可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5]。但这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标准胸外按压,人工很难做到,可心肺复苏仪完全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1.1.3 节约医护人员人力,减少体力消耗

使用心肺复苏仪,医护人员能避免持续胸外按压的体力消耗,在复苏监护和有效的各种复苏支持中,及时有效的循环支持很重要,可保证复苏成效,并保证有效的血液灌注,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超长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这一环节对医务人员体力消耗极大,而手工操作也会因力量不均衡、体力消耗、技术熟练程度不同等缺点而影响复苏成效。因而,心肺复苏仪的采用,大大的改善了这一情况,可以避免徒手心肺复苏中因操作不当或者疲劳导致的复苏效果减退。

2 心肺复苏仪应用价值

2.1 增加按压与通气协调性

方锐等[6]选取了31例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CPR,探讨了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对比。结果发现,应用心肺复苏仪的胸外按压和间歇通气功能进行CPR,可以解决长期困扰临床急救医生关于病人CPR时胸外按压与肺部通气难以协调的问题,明显改善复苏时病人组织的缺氧,提高CPR成功率。使用心肺复苏机有良好的疗效。

2.2 有利于自主循环恢复

王原平[7] 张丽英[1]等研究了使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2.3 提高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

宋珈等 [8]研究发现,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许少辉等[9],探索了超长心肺复苏下心肺复苏仪的应用。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超过30min者称之为超长CPR。超长CPR能使一些心搏骤停时间较长的患者挽回生命[10,11,12]。研究者统计了某院2005-2007年的41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患者,与2008-2012年的72例复苏仪心肺复苏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心肺复苏仪组在复苏有效、复苏成功、复苏失败3个方面,与人工标准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肺复苏仪组的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人工标准组。因为超长CPR应用于特殊病因特殊医疗环境下的心搏骤停,需要完善的抢救复苏设备和训练有素的复苏人员[14]。

3 小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的研究,由于缺乏统一的方式去收集有关结果资料和统一的模式去报告研究结果等原因,复苏在许多方面的实际效果仍难以确定。目前国际上形成共识并在美国发表了第一个心搏骤停CPR评估指南,称之为心搏骤停复苏报告指南——Utstein模式[13]。之后的研究应当依照心肺复苏模式的有关规定,使用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来登记心肺复苏病人的情况,从而才能使结果的登记内容完备规范、结构合理标准可靠[13]。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仪在节约医护人员人力,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故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的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不断的推广使用[15]。

参考文献

[1] 张丽英,张红,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6(26):578

[2] EdwarDT,DicksonMD,eta.lEffectivenessof Mechanical Versus Manual Chest Compressions i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suscitation: Apilo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Emergency Medicine,1998, 16( 6): 289-291

[3] SheNH. Selected reading of 2005 Conference on Guidance of International First Aid on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Problem[ J].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5, 14(11): 960-961.

[4] 傅一明,吴先荣,甘枚等. 呼吸支持治疗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J]. 广西医学, 2000, 22(2): 378-379

[5] 王立祥, 程顯声. 应重视超长心肺复苏[ 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14( 4): 195-196

[6] 方锐,孟新科.两种不同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7): 501-502

[7]王原平,胡凤林,陈雪珍,官道光,王桂英。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3,8(1):13-15

[8] 宋珈. 应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9):5397-5398

[9] 许少辉,周朝虹,曾艳.超长心肺复苏下心肺复苏仪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68-4569

[10] 赵丽,王平.13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72-74.

[11] 宋维,蓝宝琼,高允锁. 463例院内心肺复苏Ustein模式注册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3):713-716.

[12] 曹学工,柯蕾. 18例超长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53-54

[13] 曾艳, 周朝虹. 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在急救应用中的优势探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75-2676

[14] 崔健,尚瑞文,范立平,等。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5):299-302

[15] 廖绍芳,褚铭轶,李旭军。急诊科高龄患者超长心肺复苏10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9,24(18):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