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洪 宋亚荣
【摘 要】当代流行文化日益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同时也为高校的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某高校为例,研究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规避流行文化的消极影响,为构建高校多元的校园文化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话语权;大学生;流行文化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流行文化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通过网络、电视甚至杂志媒体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代名词。深入研究流行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有利于引导高校学生正确面对流行文化,为探索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思路。
一、流行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表现
(一)流行文化的概念界定
流行文化至今仍无明确定义,邹跃进(2011)认为“流行文化是通俗的(为大众而设计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为年轻人的、诙谐的、性感的、欺骗性的、有魅力的、大企业式的” 【1】,夏建中则提出:“流行文化就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广告、杂志等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流行音乐、叫座的影片、广告艺术、大批量生产和复制的流行文化产品等【2】。王忠武(2001)在本质上将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本土文化进行区别,将其特征归纳为城市和市民化,消费娱乐性,科技化,流行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等六点。而今的流行文化不可否认以娱乐性、个性化和功利性为主要色彩。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本文以大学生中的流行文化为研究重点,对高校学生的流行元素以及其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影响进行调研。从教育引导、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等方面增强学生的文化甄别能力,构建学生文化自信心。
(二)流行文化在高校文化中的特征表现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主要的传播对象是大学生,他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在于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符合大学生新奇、激情的年龄特征,能加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从社会学理论来理解便是从众现象。
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载体、传播者,同时也是创造者。流行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文化中流行语(从火星文到聚美体),网络社交(从QQ到微信);大众媒体中电视选秀(从快男快女到非诚勿扰),影视剧(从行尸走肉到来自星星的你);社会生活中ACG文化(从Cosplay到御宅族)。
二、高校流行文化研究调查样本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流行文化图景扫描
1.校园流行文化途径扫描
针对某校学生的调研:除日常学习外较流行的活动,其中听歌学歌占38%;看电影电视剧占54%;看NBA占40%;玩大型网络游戏占23%;上网聊天占32%;玩空间、刷微博占42%;由此可见看电影电视剧、看NBA、玩空间刷微博、听歌学歌占了前四位,如果将所有的网络游戏和网络交流合并,则高达97%,毫無疑问,网络文化是大学生中最为流行的。
次之,便是影视剧,排名前三的:好莱坞大片的占到52%;韩剧的占39%;中国大陆影视的占32%;此外,还单独调研了韩剧在大学生中的情况,近期流行的《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更是在该校女大学生中掀起了浪潮。在学生活动中,有很多来自星星的创意,如:“我可以不是你的都敏俊,但你永远是我的千颂伊”等。其中,偶尔看韩剧的有66%,经常看的有14.7%,不喜欢看的有14.2%,喜欢但没时间看的有8%,面对如此庞大的韩流一族,可见韩剧对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可能没有影响。
再次,选秀早已风靡各大电视台,选秀文化不可避免的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数据调查,仅有5.2%的同学表示会参加选秀节目。大学生对选秀文化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25%的同学认为有好的一面,但是过于低俗化;有22%的则认为一般,大多有作秀的成分;还有22%的同学认为选秀为为普通大众成名提供了舞台。选秀文化还是因其广泛性而流传于大学生之中。
拇指文化在大学生中也极为流行,据调查,76.3%的同学出门之后又折返的原因是忘记带手机。在空闲时间,66%的同学选择玩手机;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可以代替电脑的很多功能,对于大学生而言他的重要程度,与电脑等同。
2.学校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特点
学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文化的独特性。以重庆市某高校为例,作为一所工科类院校,其文化更具有刚性。以石油、冶金为特色专业为发展理念,学校石油冶金文化背景浓厚,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该校校园文化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聚力营造,以“两业两域”I(石油、冶金行业,西部、重庆两域)为特色,以“三节两系列”为支撑。即,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创新创业节、传统文化系列、新年活动系列。还有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社团文化节以及各部门的特色活动。具有较强的地方性和特殊性。
(二)流行文化对某校学生影响的调查样本分析
1.流行文化盛行的因素剖析
(1)网络的普及为网络文化的盛行提供平台。电脑手机在大学生中早已屡见不鲜,网络的提速与普及使得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更加的风靡。当然,对大学生而言,看影视剧和选秀节目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2)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和商业的强大渗透性使得流行文化轻易的穿过学校的高墙,现代信息传播四通八达,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
(3)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首先,在学习之余,大学生有更多可支配的空闲时间,他们更多的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看一部电影放松一下自己,玩会儿游戏娱乐一下等。如此,网络文化和影视剧文化流行就无可厚非了。其次,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筛选和甄别的能力,在强大的文化攻势面前失去了分析思考的能力,由于经验的缺乏,无法像成人一样缓解各种压力,因此,在流行文化面前,大学生成为了弱势群体,在商业营销的可以引导下,使得流行文化在大学生中大行其道。
2.辩证的看待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影响
(1)拓宽视野、增进创新。当代的大学生在吸纳了现代元素,具有了时代特征,拓宽了其认识事物的视域,让传统上未进入大学生话题的动漫、娱乐等成为当下大学生讨论的重要话题,另外新思想、新观念为大学生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比之前更有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
(2)增进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3】。非主流文化的自发性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学习上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并且能够凸显自我个性,很好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在获得大量社會信息的同时更好的锻炼自己
(3)非主流文化极易造成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偏差。流行文化是一个大杂烩,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大学生受其自身条件的影响,缺乏相应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在面对诱惑时常常迷失自己,使得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滑坡,责任感缺失。
(4)流行文化使得大学生的功利心加重。尤其是选秀文化,调查数据显示,有33%的同学认为选秀的“一夜成名”易导致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有18%的人认为有导致投机心态,有21%的人认为,缺乏明确的选秀标准易混淆价值判断。在社会压力的影响下,大学生深陷在考证的漩涡里,凡事以利为先,滋生极端个人主义,能够在思想上认同见义勇为、互帮互助等,但是很难转换成自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价值标准的模糊。
三、应对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措施
(一)发挥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构建学生文化自信心
1.加强教育引导,经典文化进校园
大学校园是多元文化并存的,面对流行文化的冲击,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流行文化,不能一味的推崇,也不能一味的反对。虽然说网络上有很多负面的信息,但是也有很多积极的方面,比如:网络购物、网络创业和网上海量的信息。但是网络创业寥寥无几,海量信息没有善加利用,学生更多的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先,在流行文化面前,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文化的鉴别能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运用多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而言,可用继续开展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通过编写通俗读物、拍摄微电影、网站开设专栏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喜爱传统文化,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4】。引导大学生辨证认识外来文化,不断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
2.注重传播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对流行文化进行正能量的宣传与剖析。呼吁学校在文化宣传方面应该各部门积极配合,将文化内涵做深、做细,做出品质、做出优势。摒弃活动仅停留在形式的现状,改变文化宣传的方式方法,如:加大网络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提升学校活动的影响力,主动占领网络道德教育的制高点;或者举办实时道德辩论赛,网页制作或FLASH动画制作,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引导教育的目的。
(二)规避流行文化消极影响,引导中国主流文化回归
1.主流文化回归校园,增强学生文化甄别能力
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高校流行文化,针对高校的文化现状,学校的宣传活动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系列的内涵性打造,将传统文化、高雅艺术、价值取向正能量的活动融入到学生流行文化之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在关注流行文化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5】。
2.加强媒介教育素养,培养大学生主体性文化人格
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引导学生展现自我,但不可急功近利。如今,选秀文化风起云涌,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平台的同时也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
【参考文献】
[1]邹跃进.通俗文化与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4.
[2]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5):153.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会科学家,2008(11):132.
[4]周江平.大学生流行文化及其对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82-84.
[5]黄高峰.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