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晓丽
【摘 要】钟泰先生注庄作《庄子发微》,在依据晋代郭象注本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吕惠卿《庄子义》等著名注本的精华,形成独特而精深的比附六经,取象于易的风格。
【关键词】钟泰;《庄子发微》;疏解特色
庄子历来难解,宋代林希逸曾提出“五难”来解释庄子文本的复杂性:“此书所言仁义性命之类,字义皆与吾书不同,一难也;其意欲与吾夫子争衡,故其言多过当,二难也;鄙略中下之人,如佛书所谓为最上乘者说,故其言每每过高,三难也;又其笔端鼓舞变化,皆不可以寻常文字蹊径求之,四难也;况语脉机锋多如禅家顿宗所谓剑刃上事,吾儒书中未尝有此,五难也。”这种注疏《庄子》的难度使得各家注庄取向异彩纷呈,作为一部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其“有着广阔的‘不确定域从而为历代阅读者和解释着保留了‘具体化和‘重建的无限空间,使之可以纵横驰骋。” i钟泰先生注庄作《庄子发微》在依据晋代郭象注本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成玄英疏、陆德明释文、吕惠卿《庄子义》等著名注本的精华,形成独特而精深的比附六经,取象于易的风格。
钟泰先生解庄的特色即为比附六经以诠释庄子“内圣外王”之学。“比附六经”来源于南宋陆九渊。《陆象山全集》中记载:“论语中多有无头柄的话语,如‘知及之,仁不能守之之类,不知所及者何事?如‘学而时习之,不知时习者何事?苟无要领,则难学也。学苟知要领,则知之所及者,此也;仁之所守者,此也;时习者,习此也。说者说此,乐者乐此,如高屋之建瓴水矣!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ii所谓的“比附六经”就是用六经来对文本进行诠释和解读,钟泰先生即实践了这种以六经注庄的方式。钟泰先生认为,《天下》篇中“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前乎庄子,其言六经未有若是之详备而精核者也”,六经乃庄子之学之所出。这一观点和马一浮的学术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众所周知,庄子的“三言”乃是解读《庄子》一书的钥匙。钟泰先生进一步认为《庄子》一书中的“寓言十九”和《诗》之比兴类似;“重言十七”,即《书》“若稽古”之义;“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可类同《易》之“鬼神阴阳,而变动不居也”;《大宗师》“以礼为冀者,所以行于世也”可见《庄子》一书重视礼义;《天运》篇论述黄帝咸池之乐,乃《乐》之遗意。对六经的重视,恰恰证明了庄子乃孔门嫡传。
在《庄子发微》中,引《诗》注庄多集中于字词的考据上。《诗经》作为一部儒家经典,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本。孔子曾经评价诗经的重要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保留了上古重要的语言文字训诂资料,钟泰先生运用《诗经》来训诂字词,疏解庄子。如《德充符》中:“敖乎大哉,独成其天”的“敖”字,钟泰先生认为其与《诗·卫风》“硕人敖敖,说于农郊。”的“敖”字同义,前者以敖敖状硕,后者以敖乎状大,意义正相同。再比如《大宗师》中“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术”的“造”字,钟泰先生认为其训如《诗·大雅·思齐》中“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之“造”。“造”即成就之义。这种训诂合理恰当,在《庄子发微》中屡见不鲜。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保存了很多古代社会和文化资料。《庄子发微》中有不少引《礼》注庄的例子,如《大宗师》中,孔子认为孟子反、子琴张为“游方之外者”“丘为游方之内者也”。对“方”的疏解,旧注多以“区域”解,钟泰先生则提出,两“方”字指的为“礼”并举出《荀子·礼论》“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小戴礼记·经解篇》亦云:“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此两例证明,“方”即指“礼义”,“游方之外”即游于礼法之外,“游方之内”即游于礼法之内。这是以儒解庄。旧注认为“方”为“方域”则此句的解释“成为在家出家之称”,与佛教思想雷同,却不符合庄子原义。后文孔子自称“天之戮民”,钟泰先生解释为“盖大同之世既不可期,欲蕲小康,非礼莫由。徇时之急,因自甘受礼之桎梏而不辞,此天实为之。”这样钟泰先生就将孔子的形象阐释为甘愿为礼仪束缚以应时之需的承天之命心忧天下的圣人形象。《大宗师》中“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盖鲁国。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一节,钟泰先生认为此节要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为“盖死生之变,不极之于母子之亲,即理有未尽;而哀乐不入,乃施之于生我之人,则情有未安。” iii因此钟泰先生认为庄子在当初下笔结构此文时,“亦自费几许踌躇也”接着钟泰先生引用《小戴礼·檀弓》之篇“颜丁善居丧”的因为,认为“孝子之用心,固非哀戚所能尽,而孟孙才以善丧盖鲁国,诚别有其所以自尽之道。”钟泰先生认为这自尽之道即下文孔子所言“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认为“进于知”者,即“知进于不知也”。“知者人也,不知者天也。”即孟孙氏由人而进于天,所以普通人居丧时的各种哭踊拜杖之礼仪都不必理会,此即《小戴礼记·乐记》中“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之义。“有所简”者人也,“简之而不得”者天也。后文钟泰先生接着引《礼记·檀弓》中乐正子春其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类比孟孙才无涕不哀之率情真,以及引用原壤母死,原壤登木而歌,夫子不责的例证,证明夫子和孟孙才一样对“有所简”并不反对。钟泰先生汇通了儒家和道家的生死孝悌观念,由此看出庄子是承自儒家学养。
在六经中,钟泰先生更强调《易》经的重要,认为一切学问起自《易》,而对于《庄子》来讲,“《易》者,《庄子》之原,不读《易》而读《庄》,是导河不自积石,导江不自岷山。” iv以易解庄起自宋儒,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引用易学象数派的理论阐释庄子,吕惠卿《庄子义》中也有引易注庄倾向,如对《逍遥游》首段的注解:“通天下一气也,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如环之无端,万物随之以消息,盈虚者莫非是也。北冥之鲲,化为南冥之鹏,由阴而入阳也。”林自《庄子解》更是用易阴阳五行解庄,对《逍遥游》中鲲鹏变化作出精彩阐释:“北者水之方,冥者明之藏,北冥则阴阳之所出入也。庄子以鲲鹏阴阳变化,故以北冥为始。鲲,阴物也。鹏,阳物也……鲲之初化为鹏,虽曰阳类而未离幽眇,故不知几千里。次言三千里,数之未遂也;终言九万里,动必有极也。盖有体之物,虽至远至大,亦不逃乎阴阳之数,故动则九,止则六也。去以六月息,乃反归于阴,阴阳迭运,相为无穷,而不可致诘者也。”降及明朝大儒方以智,其主张《易》乃儒、释、道三教之源:“文王翻转伏羲之环而错之,孔子颠决文王之环而杂之,老子塞无首之环而黑之,庄子恣六气之环而芒之。”“《庄子》者,殆《易》之风而《中庸》之魂乎?”清代以易解庄达到高潮,其中藏云山房主人《南华经大意解悬参注》在诠释各篇庄子时皆引易解庄。钟泰先生吸取前人成说,扩大了以易解庄的规模,《庄子发微》中以易解庄非常精彩,有以易象解庄,有以易理解庄。以易象解庄,最精彩处仍在《消摇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一段。钟泰先生认为,北于《易》为坎,南为离,离南为明,坎北为暗。鲲化鹏,象征昭昭生于冥冥。取鱼为喻,因为《中孚》“豚鱼吉”一爻。化而为鸟,取象于小过卦“有飞鸟之象”。中孚旁通小过,故鱼化而为鸟。中孚大象为离,小过大象为坎,是阴阳互根之证。“鹏”取象于《坤》“利西南得朋”,言鹏之背,即“艮”卦之象,“怒而飞”是“震”卦之义,“海运”为风,即“巽”卦,“天池”者泽,即“兑”卦。后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即总之以《乾》《坤》之义。这样乾、坤、震、巽、坎、離、艮、兑八卦就全了。钟泰先生又进一步阐述说,若是以乾卦六爻解释此段文字,则:“则鲲者,初爻之潜龙;化者,二爻之见龙;怒者,四爻之或跃在渊;飞者,五爻之飞龙在天;后言飞而有待於风之积,则三爻之终日乾乾;去心六月而必息,又所以免於上爻之亢而至悔也。” v论述精当严谨,让人拍案叫绝。钟泰先生敏锐地看到了《庄子》与《周易》作为我国先秦两部杰出的哲学著作,在哲学思维和学术思想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钟泰先生以易象解庄,不穿凿附会,极大地扩展了我们思考庄子的思路。另外,钟泰先生也时时以易理比况庄学,比如对“无用之用”的理解。钟泰先生认为庄子的“无用”不是真的无用,而是有两层含义,一是“能用大而后可以无用”,二是“惟无用而后能用其大”,正如《系辞传》中“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藏诸用”就是“无用”,“显诸仁”是用大。钟泰先生以易理证庄,论述了庄子之学非山林隐士厌世之学,而是与《易》一样,有着积极的入世精神。再比如《齐物论》中,“啮缺问乎王倪”一段,钟泰先生认为,此段“言人、物之殊性,无有同是也。”虽然与《孟子》“口之于味有同嗜,耳之于声有同听,目之于色有同美。”的论断不同,但钟泰先生认为却和《同人》之卦象“君子以类族辨物”《睽》之象“君子以同而异”有契合之处。《同人》卦彖传“君子一通天下之志”,《睽》传“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钟泰先生认为这种不同并不妨碍齐物,“惟同者从其同,而异者任其异,斯不齐之齐也。”这正是以易理解庄的完美典范。
以上是钟泰先生《庄子发微》的疏解特色。我们可以看出,钟泰先生学识渊博。《庄子发微》作为民国时期解庄的代表作具有拯救时艰的时代特色,也是几千年庄子诠释史一道亮丽的风景。
注释:
i 白本松,王利锁.逍遥之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第2页
ii 陆九渊.陆象山全集[M].(卷三十四).北京:中国书店,1992,第251页
iii 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158页
iv 钟泰著,陈赟编.钟泰学术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第2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