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
恰逢多事之秋,2014年的3月份注定不太平,从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到3月8日发生的马来西亚航班失踪案件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这几日的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也被“刷屏”了,即时消息、寻人、祈福等内容扑面而来,而这接连而来的“人祸”又把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这两个老“对头”异同比较的话题再次拿到台面上讨论。腾讯朋友圈对新浪微博的冲击有目共睹,更有不少人直言“新浪微博将会被微信的朋友圈所替代”,随后新浪微博推出的“朋友圈”也能隐隐看出新浪微博的一丝畏惧。但是随着3月初这两件重磅事件的发生,舆论的天平却悄悄发生了变化,微信朋友圈的地位也一下从天上蹦到了地下。
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发生后,微博上皆是紧张的搜寻即时消息以及失踪乘客家属的安顿信息,相比微博的严肃性,微信朋友圈上转发更多的是一些“好消息”,面对同一事件,国内两大移动互联网平台在传播方面的巨大差异不免让人咂舌。随后也有不少人开始唱衰朋友圈,也有更多人表示微博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而这样巨大的差异是这两个平台不同的DNA所造成的。
在社交媒体最重要的“听”和“说”的两种主要需求上,微博和朋友圈各占其一,微博有更为明显的媒体属性,能够满足大家快速获取消息以及收集各方观点“听”的需求,而在相对封闭的朋友圈里,自己对事物的评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共鸣,才能满足自己“说”的意愿。微博上有着诸多媒体以及有影响力人物的存在,消息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同时也利于消息获取者快速获取信息和甄别信息的真伪,出现的错误消息也会因为大量真实消息的更新而进行更正。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朋友圈里,互相产生交集的好友都在某一方面上与自己的喜好相似,信息同化性较大,不利于错误信息的消除。微博与朋友圈另外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微博偏重信息发散状流动,微信偏重信息点对点流动。所以谣言在微博上传播得快,消失得也更快,反观流动性较差的朋友圈,谣言的消除也相对更加困难。
随着新浪微博与微信朋友圈的发展,自媒体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我们获取消息的更多来源不再是传统的新华社及中新社,越来越多的普通网友在微博和朋友圈上的爆料反而更新鲜、更迅速,同时也由于爆料人并非专业培训过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所以随之带来了更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而未加甄别的消息,在表达上不能做到完全的公正客观,促使了更多的“谣言”产生。时任Twitter新闻总监的Vivian Schiller曾在NBC就职,他表示Twitter没有专业的记者和编辑,因而永远不会成为具有“把关人”功能的专业新闻媒体。它应当发挥的是平台功能,帮助专业记者和普通网民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并且进行众包型的纠错和核查。引申来看,微博和朋友圈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随着类似微博和朋友圈的平台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增多,平台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本不存在太多的优劣差别,但不同需求下也有不同的应用。作为使用者,在从单一的消息接受者向参与者和传播者角色的转变中,需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在转发和传播的过程中也要多拿出一份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享受网络平台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