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信息平台转型探索

2014-04-29 13:06赵鹏张振友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毕业生

赵鹏 张振友

【摘 要】随着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基于智能终端的App以其便捷、个性化定制推送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终端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高校应通过毕业生潜在移动信息需求,挖掘并集成招聘信息发布、拓展服务功能及个性化定制功能,推动高校就业App移动服务的进程,为毕业生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关键词】Web App;毕业生;就业平台

一、引言

据ZDC《2013年中国IT网民APP使用行为调查报告》分析,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约占98%;2013年移动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年度下载量将达1020亿次,较2012年的640亿次大幅增长59%。据统计,我国活跃智能设备已经超过5亿,其中四成为高校学生。

就业信息网站作为高校发布招聘信息的重要平台,是毕业生获取单位需求信息的重要途径,对面临就业问题的毕业生而言这样的需求信息时效性非常强。然而毕业生不可能整天守在电脑旁边浏览单位需求信息以及招聘会安排情况,因此,如果能将这些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得传递给相应的毕业生,会直接提高毕业生找工作的效率。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就业信息系统通过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将就业信息传输到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较为流行的Web App技术,提出基于Web App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将其作为目前就业信息发布方式的补充,学生通过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更便捷、多渠道地掌握需求信息。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机遇

1、移动终端的普及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际圈的不断扩展及多样性,手机作为其中介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高校学生也几乎人人拥有手机,普及性远远超过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广播、海报、校园网络等),而3G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赋予了手机新媒体功能,这就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将既有的互联网平台与手机平台对接,设计不同层次的工作平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让全体学生受益。

2、网络通信成本低

办理移动终端通信业务及上网业务都有定额套餐,尤其是校园内资费都不是很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定制不同的上网流量套餐业务。据了解,手机App接收及发送使用的流量很少,生成的网络费用也不多,甚至比使用电脑上网的费用更低。对于正在找工作并且没有收入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适宜的。

3、Web App的即时性

现如今,微信、飞信等手机APP软件的几乎已进驻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手机,它的信息传播过程启动便捷、灵活,接收信息无时间限制,可以提供随时随地且无处不在的服务。App通讯软件还可以全面支持手机和电脑的多终端登录以及应用时的任意切换,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据调查,就信息能够抵达的受众面来说,移动终端是最有效率的。

毕业生求职择业,不仅取决于毕业生个人的专业、学历和综合素质,充足的就业信息对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就业信息缺乏或不畅通,就会影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就业质量。高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验证、发送、流动机制,充分开发和利用手机媒体等新平台就很有必要,快速有效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促进毕业生就业。

4、信息传播的定向性

传统的大众传播是面向不定量的多数受众,很难准确测定信息发送后被哪些人接收,而手机传播中每一个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都是点对点,信息发给谁,是否发送成功,都能做出判断。手机媒体作为个性化的先锋,它为受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高校发布就业信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院系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本人层层发布信息的方式,这样就会导致信息滞后。二是通过发布网站公告、在公告栏上贴通知等方式,这样会导致很多毕业生因不能及时看到而错过机会。为了弥补以上就业信息发布的不足,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利用手机平台,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需要,设计不同的定制就业信息,及时更新并定时发送,提高就业信息的利用率和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5、信息发布可控性

移动终端App系统是由接收信息的手机接收端和发布信息的服务器端两部分,服务器端可以理解为系统后台控制端,可以实现用户分级管理功能,以院系为单位,特定管理用户发布和管理本系或本专业的招聘信息、学生信息,与其他用户互不干扰。同时,所发布的信息可以灵活掌握,只要是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会议信息、招聘信息、面试通知,都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发送。

三、特定App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几个问题

1、用户界面设计:涉及目标人群定位、个性化设计、智能定制、用户分级管理等。

2、计算科学:包括数据库管理、内存分配、安全性评估和硬件交互问题。

3、编程:目前主流的面向对象语言如Java、C++、移动平台API、web开发语言、HTML5、跨平台移动开发套件如Antenna、AMP等都可以用来开发移动终端App,但是跨平台应用应该作为选择编程语言最重要的依据。

4、推广使用:App的广泛应用必须经过推广才能完成,而人性化服务的设计是推广过程中最大的切入点,因此软件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推广过程的开展,最大化得实现软件人性化设计。

四、结束语

总之,移动终端的时代已經到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抓紧这样一个机遇,丰富就业服务手段,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为毕业生争取最有效、最及时的招聘信息。

【参考文献】

[1]龙坚毅,陈泗林.手机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信息化教学,2010(30).

[2]姜光远,李菲.基于第五媒体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研究[J].情报科学,2008(6).

[3]黄东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猜你喜欢
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